《伬艺 评话》
热榜来源
门户领域情况:
2020-12-18,百道网,艺术 类,百道网2020年08月:艺术 排名第 18 名
简介与推荐
【内容简介】丛书内容简介
丛书以音乐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以福建省入选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有关传统戏曲、曲艺、民间音乐、舞蹈音乐等项目的音乐材料为主干内容,为了普及与教育的方便,各分册均按概述、唱腔曲谱、器乐曲牌曲谱、锣...鼓介头、选段、传承人介绍等大致板块进行设置,不同于以往的资料整理汇编的做法,而是按有利于学习者对分类学习与掌握的需要进行编排。丛书19卷20册,共收入23种传统音乐艺术形式,它包括:《南音》《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闽剧》《闽西汉剧》《北路戏》《大腔戏》《梅林戏》《四平戏》《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木偶)》《十番音乐(福州)》《十番音乐(闽西)》《锦歌东山歌册畲族民歌》《伬艺评话》《北管拍胸舞》《南词》。
本书内容简介
本书对福建省第一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伬艺”“评话”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整理、加工、分析、归纳、提升等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全书包括“概述”“唱腔”“选段”“人物介绍”四大部分。“伬艺”“评话”是福建的曲艺明珠,是福建省两个主要的地方曲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植根于福州群众艺术的沃土之中,历史悠久,在台湾、香港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人聚居区里,都有人在表演此曲种。本书收集、整理、分类、归纳了所有的与“伬艺”“评话”有关的音乐材料,能较好的呈现“伬艺”“评话”的全貌,让读者对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起一定的作用,它的出版可以为福建的传统音乐保护与交流起到积极的意义。
【作者简介】丛书主编简介王州,音乐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音乐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多年,主要方向为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两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项目的研究工作。独立与合作著作多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独立研究成果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次。参与研究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次,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本书作者简介刘春曙,1929~2008年,福建惠安人,福建省艺术馆研究馆员。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个人及与他人合作出版的专著有《福建民间音乐简论》《福建南音初探》。专集有《闽剧音乐》《福建老根据地革命歌曲》《福建民间歌曲选》《福建十番音乐》《闽剧常用曲调》《南曲选集》《福建革命民歌选》等。撰写论文二十多篇。主持艺术科学国家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福建卷》《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福建卷》的编纂工作,被文化部评为先进工作者,获编纂一等奖及成果奖。杨凡,女,福建福州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博士。刘向东,1964年生,福建惠安人。1986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1997年参加《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福建卷》编纂工作,获编纂成果三等奖。撰写论文《闽台锦歌的传播衍化与“同源”现象》,发表于《戏曲研究》第六十七辑。撰写《锦歌的艺术流派与班社分布》《龙海锦歌简介》《福州地区普度习俗与乡间演剧》等论文二十多篇,发表于《福建艺术研究论集》。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参加为期两年的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并撰写论文《全国戏曲、木偶、皮影制作机构介述》。
【好评推荐】为了进一步推动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保护、传承工作,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音乐创作的发展,由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艺术研究院作牵头单位,组织了几十位我省的专家学者,历时三年,编纂了这套“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卷)丛书”,以近千字的篇幅,共20余厚册,用谱文并茂的形式,客观、真实、系统、完整地呈现了*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23个福建音乐类项目的系列资料,成为*部完整记录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类项目的历史、传承状况、音乐形态特征、乐器和曲谱资料的工具书与教科书。
——陈桦(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本套书的亮点,除了它将有利于海峡两岸民间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之外,它是具有工具书与教科书性质的大型图书。它从民俗学的角度,把几个不同类型的音乐形式组合在一起,即把原来大家所熟知艺术分类中戏曲、曲艺、民歌、舞蹈音乐统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大概念下,突出其民俗性、民间性、遗产性以及*重要的音乐性,因此,我们在这套丛书中,可以看到戏曲类的“闽剧”“莆仙戏”“歌仔戏”“高甲戏”“梨园戏”等,可以看到曲艺类的“南音”“十番”“伬艺”“北管”“南词”等,可以看到民歌类的“畲族民歌”“锦歌”“东山歌册”,也可以看到舞蹈音乐类的“拍胸舞”。同时,这套书还能做到经典性,因为具有了这个属性,它才能具有教科书的特质,比如,戏曲类所选录的地方戏剧选段时,尽量以经典剧目为主,如莆仙戏的《春草闯堂》、闽剧的《贻顺哥烛蒂》、高甲戏的《桃花搭渡》、歌仔戏的《三家福》,从中可窥见一斑。
——周凯模(广东星海音乐学院教授)
对于这套书,我尤为看重的,是它以整理福建省传统民间音乐方式来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互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在两岸关系日趋复杂的今天,对台交流工作不可以放松,在官方渠道不畅的情况下,我们要努力通过各种方式让它持续深入,那么,通过两岸的传统戏曲、曲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等载体,是一种让两岸交流无障碍地继续下去的可行途径。福建与台湾“五缘”相通,两岸民众对这些传统民间音乐形式,特别是南音、歌仔戏、锦歌等等都是耳熟能详的,而且在文化层面上也互相认同。因此,此项目的*优势是:福建与台湾在传统戏曲、曲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项目的自然交流无处不在,这是其他省份无法做到的。因此,通过这套书,让台湾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分享大陆的学术成果,参与到福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这是一件可以做到,也能做好的双赢之事,意义相当重大。
——袁勇麟(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书单推荐】2020年8月百道好书榜·艺术类(20本)
客观再现“伬艺”“评话”面貌,保护福建音乐传统
丛书以音乐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以福建省入选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有关传统戏曲、曲艺、民间音乐、舞蹈音乐等项目的音乐材料为主干内容,为了普及与教育的方便,各分册均按概述、唱腔曲谱、器乐曲牌曲谱、锣...鼓介头、选段、传承人介绍等大致板块进行设置,不同于以往的资料整理汇编的做法,而是按有利于学习者对分类学习与掌握的需要进行编排。丛书19卷20册,共收入23种传统音乐艺术形式,它包括:《南音》《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闽剧》《闽西汉剧》《北路戏》《大腔戏》《梅林戏》《四平戏》《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木偶)》《十番音乐(福州)》《十番音乐(闽西)》《锦歌东山歌册畲族民歌》《伬艺评话》《北管拍胸舞》《南词》。
本书内容简介
本书对福建省第一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伬艺”“评话”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整理、加工、分析、归纳、提升等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全书包括“概述”“唱腔”“选段”“人物介绍”四大部分。“伬艺”“评话”是福建的曲艺明珠,是福建省两个主要的地方曲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植根于福州群众艺术的沃土之中,历史悠久,在台湾、香港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人聚居区里,都有人在表演此曲种。本书收集、整理、分类、归纳了所有的与“伬艺”“评话”有关的音乐材料,能较好的呈现“伬艺”“评话”的全貌,让读者对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起一定的作用,它的出版可以为福建的传统音乐保护与交流起到积极的意义。
【作者简介】丛书主编简介王州,音乐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音乐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多年,主要方向为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两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项目的研究工作。独立与合作著作多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独立研究成果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次。参与研究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次,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本书作者简介刘春曙,1929~2008年,福建惠安人,福建省艺术馆研究馆员。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个人及与他人合作出版的专著有《福建民间音乐简论》《福建南音初探》。专集有《闽剧音乐》《福建老根据地革命歌曲》《福建民间歌曲选》《福建十番音乐》《闽剧常用曲调》《南曲选集》《福建革命民歌选》等。撰写论文二十多篇。主持艺术科学国家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福建卷》《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福建卷》的编纂工作,被文化部评为先进工作者,获编纂一等奖及成果奖。杨凡,女,福建福州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博士。刘向东,1964年生,福建惠安人。1986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1997年参加《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福建卷》编纂工作,获编纂成果三等奖。撰写论文《闽台锦歌的传播衍化与“同源”现象》,发表于《戏曲研究》第六十七辑。撰写《锦歌的艺术流派与班社分布》《龙海锦歌简介》《福州地区普度习俗与乡间演剧》等论文二十多篇,发表于《福建艺术研究论集》。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参加为期两年的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并撰写论文《全国戏曲、木偶、皮影制作机构介述》。
【好评推荐】为了进一步推动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保护、传承工作,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音乐创作的发展,由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艺术研究院作牵头单位,组织了几十位我省的专家学者,历时三年,编纂了这套“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卷)丛书”,以近千字的篇幅,共20余厚册,用谱文并茂的形式,客观、真实、系统、完整地呈现了*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23个福建音乐类项目的系列资料,成为*部完整记录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类项目的历史、传承状况、音乐形态特征、乐器和曲谱资料的工具书与教科书。
——陈桦(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本套书的亮点,除了它将有利于海峡两岸民间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之外,它是具有工具书与教科书性质的大型图书。它从民俗学的角度,把几个不同类型的音乐形式组合在一起,即把原来大家所熟知艺术分类中戏曲、曲艺、民歌、舞蹈音乐统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大概念下,突出其民俗性、民间性、遗产性以及*重要的音乐性,因此,我们在这套丛书中,可以看到戏曲类的“闽剧”“莆仙戏”“歌仔戏”“高甲戏”“梨园戏”等,可以看到曲艺类的“南音”“十番”“伬艺”“北管”“南词”等,可以看到民歌类的“畲族民歌”“锦歌”“东山歌册”,也可以看到舞蹈音乐类的“拍胸舞”。同时,这套书还能做到经典性,因为具有了这个属性,它才能具有教科书的特质,比如,戏曲类所选录的地方戏剧选段时,尽量以经典剧目为主,如莆仙戏的《春草闯堂》、闽剧的《贻顺哥烛蒂》、高甲戏的《桃花搭渡》、歌仔戏的《三家福》,从中可窥见一斑。
——周凯模(广东星海音乐学院教授)
对于这套书,我尤为看重的,是它以整理福建省传统民间音乐方式来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互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在两岸关系日趋复杂的今天,对台交流工作不可以放松,在官方渠道不畅的情况下,我们要努力通过各种方式让它持续深入,那么,通过两岸的传统戏曲、曲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等载体,是一种让两岸交流无障碍地继续下去的可行途径。福建与台湾“五缘”相通,两岸民众对这些传统民间音乐形式,特别是南音、歌仔戏、锦歌等等都是耳熟能详的,而且在文化层面上也互相认同。因此,此项目的*优势是:福建与台湾在传统戏曲、曲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项目的自然交流无处不在,这是其他省份无法做到的。因此,通过这套书,让台湾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分享大陆的学术成果,参与到福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这是一件可以做到,也能做好的双赢之事,意义相当重大。
——袁勇麟(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书单推荐】2020年8月百道好书榜·艺术类(20本)
客观再现“伬艺”“评话”面貌,保护福建音乐传统
更多……
- 热书快递(最新上榜图书)
- 热书自选(最有个性榜单)
- 推荐专题(精选热门图书)
- 热书搜索(我有我的目标)
- 最新评论(TA们都在说..)
- 主题领域(领域分类浏览)
- 马列毛邓[1145]
- 哲学、宗教[6248]
- 社会科学总论[3468]
- 政治、法律[7679]
- 军事[460]
- 军事理论[24]
- 世界军事[71]
- 中国军事[109]
- 亚洲各国军事[13]
- 欧洲各国军事[17]
- 美洲各国军事[14]
- 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130]
- 军事技术[81]
- 军事地形学、军事地理学[1]
- 经济[9786]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3891]
- 语言、文字[9930]
- 文学[31371]
- 艺术[7859]
- 历史、地理[6437]
- 自然科学总论[540]
- 自科理论与方法论[269]
- 科现状及发展[37]
- 自科机构、团体、会议[2]
- 自科研究方法[12]
- 自科教育与普及[102]
- 自科丛书、文集、报刊[9]
- 自科参考工具书[3]
- 自科科学调查、考察[12]
- 自然研究、自然历史[14]
- 系统科学[80]
- 数理科学和化学[6616]
- 天文学、地球科学[891]
- 生物科学[2503]
- 医药、卫生[6412]
- 农业科学[1497]
- 工业技术[20854]
- 交通运输[902]
- 航空、航天[303]
-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18]
- 航空[224]
- 航天(宇宙航行)[60]
- 航空、航天医学[1]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768]
- 综合性图书[329]
- 丛书[103]
- 辞典[15]
- 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104]
- 年鉴、年刊[2]
- 期刊、连续性出版物[12]
- 图书目录、文摘、索引[93]
- 热书分布(我有我的选择)
- 图书导读
- 开放利用
- 使用说明
-
. 点击封面或书名,看图书详情、评论留言、热榜来源、简介与推荐等信息。
. 若该书本馆有纸本,点击“××馆藏”查看该馆馆藏情况。
. 在“图书详情”页面,点击“热榜来源”下的日期,能直接访问来源网站的图书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