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热榜来源
门户领域情况:
2025-02-27,,百道好书榜 类,2024年12月百道好书榜 排名第 215 名
简介与推荐
【内容简介】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的大学体系源于共同的欧洲学术传统,处于当今世界上影响力和实力的大学体系之列。这四个体系(或者说学术系统)都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典范,然而它们在结构上各不相同,发展模式也大相径庭。约瑟夫·本-戴维在《学术的中心》...一书中对西方主要学术系统的异同点进行了的分析,勾勒出了现代科学中心从英国(17世纪)和法国(18世纪),逐渐转移到德国(19世纪)和美国(20世纪30年代之后)的过程,并从制度结构和组织层面深入分析了学术中心发生转移的深层原因。另外,他还论述了学术体系中的“中心—边缘”关系,以及非中心如何处理与学术中心国的关系这一问题;探讨了学术中心如何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学与研究的关系;聚焦了现代大学的主要功能——专业训练、通识教育、基础研究,并探讨了现代大学在社会批评与社会公正方面应有的作用及应该恪守的边界。《学术的中心》在世界教育学界乃至社会科学界有着崇高的声誉,被为“高等教育历史比较分析的经典之作”。本书对高等教育在20世纪中叶以来所面临困境的分析和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使它成为教育工作者、社会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必读书。
【作者简介】约瑟夫·本—戴维【著】【以色列】【现当代】————————————————————约瑟夫·本-戴维(JosephBen-David,1920—1986),出生于匈牙利,1941年移居中东。1950年获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与文化社会学硕士学位,同年在该校执教直至去世。他曾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社会科学与管理学,1955年获希伯来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1968年成为芝加哥大学客座教授,1979年担任该校教育与社会学系讲座教授。他还在多所大学兼职,被视为美国科学社会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1985年获“科学的社会研究学会”颁发的贝尔纳奖。沈文钦【译】【中国】【现当代】————————————————————沈文钦,博士,教育学博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理论与政策、大学制度史与观念史、博士生教育。出版专著《西方博雅教育思想的缘起、发展与现代转型:概念史的视角》,参与《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博士质量:概念、评价与趋势》等著作的写作。主译《哲学家与雄辩家》《美国的大学治理》等多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陈洪捷【译】【中国】【现当代】————————————————————陈洪捷,汉族,1959年生于西安,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秘书长等职。秦琳【译】【中国】【现当代】————————————————————秦琳,教育学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所长、副研究员。专业领域:德国教育、研究生教育、跨境教育、教育政策。在《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好评推荐】《学术的中心》是“用比较的视角对高等教育进行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示范之作”。这部学术名著的卓异之处至少在以下三点:其一,作者在分析“不同学术系统的相对效率”时能够把细微的历史细节、社会分析的视角、自己的亲身经历有机地糅合到一起,并且不失道德的判断,因此本书在出版之后就被誉为“用比较的视角对高等教育进行历史和社会学研究的示范之作”,并被译成德语、法语、日语等众多文字;其二,作者在比较英、法、德、美四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路径时展示了的理论思考能力,其在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基础研究等问题上的卓见有助于我们系统思考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及在遭遇的诸多困境;其三,本书对于“学术中心转移”的深刻论述长期为西方的现实政治决策提供参考,并对中国人理解当代大学的文化功能及历史使命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约瑟夫·本—戴维【著】【以色列】【现当代】————————————————————约瑟夫·本-戴维(JosephBen-David,1920—1986),出生于匈牙利,1941年移居中东。1950年获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与文化社会学硕士学位,同年在该校执教直至去世。他曾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社会科学与管理学,1955年获希伯来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1968年成为芝加哥大学客座教授,1979年担任该校教育与社会学系讲座教授。他还在多所大学兼职,被视为美国科学社会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1985年获“科学的社会研究学会”颁发的贝尔纳奖。沈文钦【译】【中国】【现当代】————————————————————沈文钦,博士,教育学博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理论与政策、大学制度史与观念史、博士生教育。出版专著《西方博雅教育思想的缘起、发展与现代转型:概念史的视角》,参与《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博士质量:概念、评价与趋势》等著作的写作。主译《哲学家与雄辩家》《美国的大学治理》等多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陈洪捷【译】【中国】【现当代】————————————————————陈洪捷,汉族,1959年生于西安,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秘书长等职。秦琳【译】【中国】【现当代】————————————————————秦琳,教育学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所长、副研究员。专业领域:德国教育、研究生教育、跨境教育、教育政策。在《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好评推荐】《学术的中心》是“用比较的视角对高等教育进行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示范之作”。这部学术名著的卓异之处至少在以下三点:其一,作者在分析“不同学术系统的相对效率”时能够把细微的历史细节、社会分析的视角、自己的亲身经历有机地糅合到一起,并且不失道德的判断,因此本书在出版之后就被誉为“用比较的视角对高等教育进行历史和社会学研究的示范之作”,并被译成德语、法语、日语等众多文字;其二,作者在比较英、法、德、美四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路径时展示了的理论思考能力,其在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基础研究等问题上的卓见有助于我们系统思考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及在遭遇的诸多困境;其三,本书对于“学术中心转移”的深刻论述长期为西方的现实政治决策提供参考,并对中国人理解当代大学的文化功能及历史使命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更多……
- 热书快递(最新上榜图书)
- 热书自选(最有个性榜单)
- 推荐专题(精选热门图书)
- 热书搜索(我有我的目标)
- 最新评论(TA们都在说..)
- 主题领域(领域分类浏览)
- 马列毛邓[1198]
- 哲学、宗教[6528]
- 社会科学总论[3560]
- 政治、法律[8138]
- 军事[474]
- 军事理论[24]
- 世界军事[75]
- 中国军事[115]
- 亚洲各国军事[14]
- 欧洲各国军事[18]
- 美洲各国军事[14]
- 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131]
- 军事技术[81]
- 军事地形学、军事地理学[2]
- 经济[10063]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4044]
- 语言、文字[10269]
- 文学[32597]
- 艺术[8176]
- 历史、地理[6727]
- 自然科学总论[552]
- 自科理论与方法论[273]
- 科现状及发展[37]
- 自科机构、团体、会议[2]
- 自科研究方法[12]
- 自科教育与普及[105]
- 自科丛书、文集、报刊[11]
- 自科参考工具书[3]
- 自科科学调查、考察[13]
- 自然研究、自然历史[15]
- 系统科学[81]
- 数理科学和化学[6769]
- 天文学、地球科学[910]
- 生物科学[2570]
- 医药、卫生[6757]
- 农业科学[1542]
- 工业技术[21577]
- 交通运输[931]
- 航空、航天[306]
-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20]
- 航空[225]
- 航天(宇宙航行)[60]
- 航空、航天医学[1]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791]
- 综合性图书[336]
- 丛书[104]
- 辞典[16]
- 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105]
- 年鉴、年刊[3]
- 期刊、连续性出版物[12]
- 图书目录、文摘、索引[96]
- 热书分布(我有我的选择)
- 图书导读
- 开放利用
- 使用说明
-
. 点击封面或书名,看图书详情、评论留言、热榜来源、简介与推荐等信息。
. 若该书本馆有纸本,点击“××馆藏”查看该馆馆藏情况。
. 在“图书详情”页面,点击“热榜来源”下的日期,能直接访问来源网站的图书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