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中国经验》
热榜来源
门户领域情况:
2025-02-27,,百道好书榜 类,2024年10月百道好书榜 排名第 231 名
简介与推荐
【内容简介】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城市的诞生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20世纪以来,全球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我们进入了城市时代。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和人口的持续增加,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道路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全世界的城市及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者们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破解发展难题,创造更加美好的家园。
从1898年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1933年的《雅典宪章》,再到1977年的《马丘比丘宪章》,人类在构建更加美好城市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思考和总结。《雅典宪章》给出了城市的基本功能定义,提出了功能分区和以人为本;《马丘比丘宪章》强调不再为了过分追求功能分区而牺牲城市的有机生长,并且强调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将人、社会和自然紧密联系起来进行考虑,强调注重人文和城市空间组织的人性化。1999年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讨论通过了《北京宪章》,强调以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基础,主张融合建筑、地景与城市规划等学科全方位发展,是指导21世纪城乡建设的行动纲领。
为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的发展经验,我和我的团队曾用大约10年时间陆续开展了大量国际优秀城市案例考察分析,并于2014年撰写出版了《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世界经验》一书,目的是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为建设更美好的中国城市提供一些理论与经验支撑。当时我就有一种憧憬,希望我国城市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能够赶上甚至超过国外的优秀城市,由经验的学习者变成经验的提供者,让中国经验走向世界。令人兴奋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中国城市陆续借鉴先进理念和经验,结合本地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在中国大地上广泛展开了建设更加美好城市的创新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惊人成就,正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发展之路,在人类城市发展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创新发展的实践中,一批优秀的中国城市系统工程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城市规划建设品位不断提升,生态城市绿色交通实践硕果累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产生了撰写《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中国经验》的冲动。
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相对缺乏,在有限的适宜居住空间里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大,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与此同时,我们也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和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传承与发扬。因此,中国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建设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发展环境条件,全面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和内涵,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目标是建设绿色、智慧、人文、宜居、创新、韧性的未来城市。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土地使用的节约集约、居民出行的便捷高效、资源环境的节能减排、出行服务的世界一流,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良好人才成长环境的精心营造、安全可靠且富有韧性的智慧城市。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是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深度融合,构建绿色交通主导的综合交通体系,通过智能化等手段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实施科学的停车供给和智能管理,培养出行者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和营造交通文明氛围等,尤其是形成合理的城市结构与用地形态,促进职住均衡和混合土地使用模式,科学构建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生活圈以改变交通需求特性等,这些同时也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为此,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以及不断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是城市建设者们的努力方向。
本书正是从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发展的上述关键出发,以优秀城市案例为对象,较为系统和深入地分析、凝练了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发展的中国经验和优秀案例,帮助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在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领域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革,进而思考和探索未来中国城市和交通系统发展路径,走出一条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之路。
本书的优秀城市案例剖析总体架构是首先介绍城市的基本特点、城市结构与土地使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对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的探索过程和工程实践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凝练。由于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发展条件、传统习惯和发展重点,本书并未拘泥于优秀城市选取的内容和结构的完全整齐划一,恰恰相反,而是突出了不同城市的特点、亮点及其探索实践的过程分析,以期使读者能够得到更多、更深的启发和思考。也就是说,突出城市特色和亮点、总结不同城市独特的发展经验是本书的重要特点。
【作者简介】陆化普,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主要社会兼职有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央文明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全国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专家组组长,WCTRS(世界交通运输研究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及SIG6,道路交通管理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分中心主任等。陆化普教授长期从事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智能交通系统、交通拥堵机理与对策等相关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实践,先后主持完成了攻关课题,科技支撑课题,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等有关部委的各类研究课题数十项。
从1898年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1933年的《雅典宪章》,再到1977年的《马丘比丘宪章》,人类在构建更加美好城市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思考和总结。《雅典宪章》给出了城市的基本功能定义,提出了功能分区和以人为本;《马丘比丘宪章》强调不再为了过分追求功能分区而牺牲城市的有机生长,并且强调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将人、社会和自然紧密联系起来进行考虑,强调注重人文和城市空间组织的人性化。1999年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讨论通过了《北京宪章》,强调以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基础,主张融合建筑、地景与城市规划等学科全方位发展,是指导21世纪城乡建设的行动纲领。
为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的发展经验,我和我的团队曾用大约10年时间陆续开展了大量国际优秀城市案例考察分析,并于2014年撰写出版了《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世界经验》一书,目的是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为建设更美好的中国城市提供一些理论与经验支撑。当时我就有一种憧憬,希望我国城市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能够赶上甚至超过国外的优秀城市,由经验的学习者变成经验的提供者,让中国经验走向世界。令人兴奋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中国城市陆续借鉴先进理念和经验,结合本地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在中国大地上广泛展开了建设更加美好城市的创新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惊人成就,正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发展之路,在人类城市发展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创新发展的实践中,一批优秀的中国城市系统工程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城市规划建设品位不断提升,生态城市绿色交通实践硕果累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产生了撰写《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中国经验》的冲动。
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相对缺乏,在有限的适宜居住空间里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大,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与此同时,我们也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和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传承与发扬。因此,中国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建设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发展环境条件,全面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和内涵,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目标是建设绿色、智慧、人文、宜居、创新、韧性的未来城市。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土地使用的节约集约、居民出行的便捷高效、资源环境的节能减排、出行服务的世界一流,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良好人才成长环境的精心营造、安全可靠且富有韧性的智慧城市。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是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深度融合,构建绿色交通主导的综合交通体系,通过智能化等手段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实施科学的停车供给和智能管理,培养出行者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和营造交通文明氛围等,尤其是形成合理的城市结构与用地形态,促进职住均衡和混合土地使用模式,科学构建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生活圈以改变交通需求特性等,这些同时也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为此,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以及不断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是城市建设者们的努力方向。
本书正是从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发展的上述关键出发,以优秀城市案例为对象,较为系统和深入地分析、凝练了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发展的中国经验和优秀案例,帮助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在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领域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革,进而思考和探索未来中国城市和交通系统发展路径,走出一条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之路。
本书的优秀城市案例剖析总体架构是首先介绍城市的基本特点、城市结构与土地使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对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的探索过程和工程实践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凝练。由于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发展条件、传统习惯和发展重点,本书并未拘泥于优秀城市选取的内容和结构的完全整齐划一,恰恰相反,而是突出了不同城市的特点、亮点及其探索实践的过程分析,以期使读者能够得到更多、更深的启发和思考。也就是说,突出城市特色和亮点、总结不同城市独特的发展经验是本书的重要特点。
【作者简介】陆化普,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主要社会兼职有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央文明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全国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专家组组长,WCTRS(世界交通运输研究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及SIG6,道路交通管理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分中心主任等。陆化普教授长期从事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智能交通系统、交通拥堵机理与对策等相关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实践,先后主持完成了攻关课题,科技支撑课题,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等有关部委的各类研究课题数十项。
更多……
- 热书快递(最新上榜图书)
- 热书自选(最有个性榜单)
- 推荐专题(精选热门图书)
- 热书搜索(我有我的目标)
- 最新评论(TA们都在说..)
- 主题领域(领域分类浏览)
- 马列毛邓[1186]
- 哲学、宗教[6449]
- 社会科学总论[3546]
- 政治、法律[7990]
- 军事[472]
- 军事理论[24]
- 世界军事[75]
- 中国军事[114]
- 亚洲各国军事[14]
- 欧洲各国军事[18]
- 美洲各国军事[14]
- 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130]
- 军事技术[81]
- 军事地形学、军事地理学[2]
- 经济[9982]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4014]
- 语言、文字[10191]
- 文学[32243]
- 艺术[8091]
- 历史、地理[6651]
- 自然科学总论[550]
- 自科理论与方法论[273]
- 科现状及发展[37]
- 自科机构、团体、会议[2]
- 自科研究方法[12]
- 自科教育与普及[103]
- 自科丛书、文集、报刊[11]
- 自科参考工具书[3]
- 自科科学调查、考察[13]
- 自然研究、自然历史[15]
- 系统科学[81]
- 数理科学和化学[6748]
- 天文学、地球科学[906]
- 生物科学[2554]
- 医药、卫生[6678]
- 农业科学[1532]
- 工业技术[21394]
- 交通运输[923]
- 航空、航天[305]
-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19]
- 航空[225]
- 航天(宇宙航行)[60]
- 航空、航天医学[1]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784]
- 综合性图书[332]
- 丛书[104]
- 辞典[16]
- 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105]
- 年鉴、年刊[2]
- 期刊、连续性出版物[12]
- 图书目录、文摘、索引[93]
- 热书分布(我有我的选择)
- 图书导读
- 开放利用
- 使用说明
-
. 点击封面或书名,看图书详情、评论留言、热榜来源、简介与推荐等信息。
. 若该书本馆有纸本,点击“××馆藏”查看该馆馆藏情况。
. 在“图书详情”页面,点击“热榜来源”下的日期,能直接访问来源网站的图书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