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国史》
热榜来源
借阅领域情况:
2021-03-13,中央财经大学图书馆,2021年03月 排名第 73 名
2018-10-11,宁夏大学图书馆,2018年10月 排名第 53 名
2018-06-07,江苏海洋大学图书馆,2018年06月 排名第 6 名
2018-03-30,江苏海洋大学图书馆,2018年03月 排名第 6 名
2017-09-1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2017年09月 排名第 84 名
门户领域情况:
2016-11-22,百道网,人文 类,百道网2016年10月:人文 排名第 3 名
销售领域情况:
2017-05-01,当当销售排行,历史 类,2017年3月 排名第 39 名
2017-03-20,当当销售排行,历史 类,2017年2月 排名第 26 名
更多……
简介与推荐
【内容简介】
哈佛中国史”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自2009年出版第一卷以来,至今全六卷已经出版完毕,并被数十所世界知名高校指定为中国通史课程教材。丛书编写者分别为卜正民、罗威廉、陆威仪和迪特·库恩等四位知名汉学家,四位编写者倾十年之功...,颠覆传统中国史叙述模式,结合半个世纪以来最新的西方汉学研究成果,打造出一套面向大众读者的权威、简洁、清晰、独特的全新中国通史。
本丛书是一套完整的中国古代通史著作,系统地讲述了中国古代从秦至清的诸代王朝历史,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活等,编排图文并茂,文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它叙述的起点自公元前221年,直至20世纪初期,涵盖中国古代2000多年兴衰历程,分为六个帝国时代——早期秦汉古典时代、南北朝大分裂、世界性帝国大唐、儒家时代宋朝的社会转型、气候变迁下的元明帝国和成就斐然的大清王朝,进而串起两千年中华文明跌宕起伏的荣辱命运。从全球史角度重写“世界中国史”,引导世界重新思考当下中国。
【作者简介】卜正民(TimothyBrook),加拿大著名汉学家。曾任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等校教授,现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院长、历史教授。卜正民还是美国明史学会(SocietyofMingStudies)半年期刊《明史研究》(MingStudies)编委会成员。自2008年起,卜正民成为哈佛大学六卷本《哈佛中国史》的主编。卜正民曾于1975年秋进入复旦大学,师从文学批评史学者李庆甲教授学习中国古代文学。1977年曾在李约瑟的安排下参与《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第七分册的编写。卜正民著述颇丰且获受好评,其作品《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TheConfusionsofPleasure:CommerceandCultureinMingChina)曾获美国亚洲研究学会颁发的列文森奖和加拿大历史学会每五年评选一次的*高历史学奖项Fran?ois-XavierGarneauMedal,《杀千刀:中西视野下的凌迟处死》(DeathbyaThousandCuts)曾获加拿大历史学会颁发的WallaceK.FergusonPrize,《维梅尔的帽子》(Vermeer’sHat)则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和哈佛大学尼曼新闻基金会联合颁发的马克?林顿历史奖。2006年,卜正民获得古根海姆学者奖。陆威仪(MarkEdwardLewis),生于1954年,师从何炳棣,斯坦福大学Kwoh—TingLi(李国鼎)中国文化讲座教授,美国著名的中国古代史专家,曾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学士、哲学博士学位,在国际对外汉语项目(InternationalChineseLanguageProgram)学习中文。著有诸多关于古代中国的著作,如《早期中国的写作与权威》《早期中国的空间构造》等。同时他也继承了哈佛大学东亚史和中国史研究的优秀学术传统。他的研究关注中国文明的不同方面,以政治的、社会的层面来考察中国问题。著有哈佛中国史中《早期中华帝国:秦汉》《分裂的帝国:南北朝》《世界性的帝国:唐朝》。迪特·库恩(DieterKuhn),生于1946年,德国著名汉学家,专精宋史,尤为擅长物质文化史与科技史,现任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教授。曾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美术史所和柏林大学工作和任教。著有哈佛中国史中《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宋王朝——从其文化看一个新社会的形成》《中国丝麻纺织技术史》(1988,李约瑟博士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中的第5、9卷)《墓葬研究有助于中国史的研究》《地位和礼仪——从远古代到公元十世纪贵族的中国》。罗威廉(WilliamT.Rowe),1967年获得美国维思里安大学(WesleyanUniversity)英文文学学士学位,1980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82年以来一直执教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现任John&DianeCooke中国史讲座教授。同时他也是美国《晚期中华帝国》(LateImperialChina)杂志主编、美国《近代中国》(ModernChina)和《城市史杂志》(JournalofUrbanHistory)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东亚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史。著有哈佛中国史中《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红雨:一个中国县城七个世纪的暴力史》《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89》《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共同体,1796—1895》等。
【好评推荐】
【哈佛大学出版社典范之作,数十所世界一流高校中国史课程指定教材】
哈佛大学出版社先后于2009—2013年出版六卷本《哈佛中国史》丛书,面向大中学生和普通读者,汲取50年来世界中国史全新研究成果,谱写21世纪全新中国通史。
2009年出版以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美国历史评论》《亚洲研究》《伦敦时报》等近百家媒体争相报导,好评如潮;哈佛大学教授包弼德、史乐民,剑桥大学教授麦大维,牛津大学教授戴彼得,华盛顿大学教授伊沛霞等世界知名汉学家一致推荐;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其指定为中国历史课程的教科书或参考书,如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莱顿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备受欧美大中学生和普通读者的青睐。
【代表50年来世界中国史研究的全新成果,多卷本中国史的黄金标准】
《哈佛中国史》是继《剑桥中国史》之后反映50年来世界中国史全新研究成果、代表世界中国史研究较高水准的21世纪全新中国通史。与皇皇十余卷、内容专深、多位作者合力撰写一卷的《剑桥中国史》不同,《哈佛中国史》每个断代均由一位学者一气呵成,文风通贯,浑然一体。
《哈佛中国史》以全球视野突破传统中国史学叙事,真正做到了跨学科、跨领域讲述中国历史,全面涉及天文学、地理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气候学、环境史、医疗史、民族史、中西交流史等多个学科的新角度、新方法和新成果,堪称21世纪史学研究的新典范。
《哈佛中国史》丛书共六卷,分秦汉、南北朝、唐、宋、元明和清六个时代分野,上迄秦朝统一,下至清朝终结,以一种新鲜、紧凑、好读的方式涵盖了公元前2世纪至20世纪初期中国古代王朝兴起、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进程。通贯上下,分量适中,获赞“多卷本中国史的黄金标准”。
【4位国际著名汉学家,倾10年之功】
《哈佛中国史》丛书由国际著名汉学名家卜正民领衔罗威廉、陆威仪、迪特·库恩,倾10年之功辛勤创作,集世界中国史研究之大成。卜正民擅长以新颖的视角、丰富的细节和极具感染力的叙事风格讲述元明史;罗威廉为驰名国际的清史研究名家,所作“清卷”被誉为数十年来海外清史研究必读的通俗佳作;陆威仪为斯坦福大学李国鼎中华文化讲座教授,著名中国古代史专家,凭一己之力独立完成秦汉、南北朝和唐朝三卷;迪特·库恩专长于宋代物质文化史、科技史和艺术史,是德国重要的宋史研究专家,在世界汉学界享有盛名。
【简洁、清晰、独特的全新中国通史,人人爱读的大众历史读物】
《哈佛中国史》丛书专为普通读者撰写,语言生动活泼,文风简明精悍,结构精致合理,极富故事性和启发性,是一套写给大众读者的简洁、清晰、独特的全新中国通史。历史学习者可从中了解世界中国史研究前沿,开阔新视野,学习新方法、新成果,而大众读者也可在享受会心愉悦的阅读体验之余,获得对中国历史的崭新认识,面对这套“大不一样的中国史”,豁然开朗。
【20位中国史专家一致推荐】
著名历史学家葛兆光长序推荐,秦汉史专家王子今、李开元、卜宪群、彭卫,南北朝史专家罗新、楼劲,唐史专家张新刚、郝春文、刘后滨,宋史专家邓小南、李华瑞,元明史专家商传、张帆、李新峰、孙竞昊、方骏,清史专家李伯重、赵世瑜、夏明方等联袂推荐!
【中文版出版团队酝酿10载,编辑历时5年】
中文版出版团队酝酿10载,邀请海峡两岸优秀青年历史学者王兴亮、潘玮琳、李仁渊、张远、李文锋等携手翻译,编辑历时5年,精细打磨,力图向大众读者呈现一套可靠、可信、可读的中国通史。
我希望我们抱着生命经验之复杂的想法,而不是退回到“历史事件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它该发生”那一套统一的、早已建构出的历史叙述中。我们应该从自己所写时代的内部而非外部来呈现那些岁月,但同时,我们的写作也需要囊括该时期内中国所征服的地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从内部来观察,还要具备全局眼光,将影响该地区历史进程的非汉人形象更加具体。读者会在这一套书中见证朝代兴衰,但也能更多地了解某个时代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像在故事书中那样只看到皇帝和大将军们的传奇故事。
--《哈佛中国史》主编卜正民,中文版总序
透过海外中国学家对“中国/历史”的叙述,我们不仅能看到“异域之眼”中的“中国史”,而且能看到塑造“中国史”背后的理论变化,也能看到重写“中国史”背后的世界/全球史背景。其实,当他们用流行于西方的历史观念和叙述方法来重新撰写中国史的时候,另一个“世界中的中国史”就产生了。
--葛兆光,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教授,《哈佛中国史》推荐序
六卷本“哈佛中国史”丛书成功地填补了一卷本中国史教科书和多卷本的多位作者合力撰写一卷而成的《剑桥中国史》之间的空白,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基于朝代、每卷由一位作者独自撰写完成的解释性历史。
--包弼德,美国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详尽的六卷本《哈佛中国史》丛书一直被奉为多卷本中国史的黄金标准。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套六卷本中国史以一种新鲜、紧凑、易读的方式涵盖了公元前2世纪到20世纪初期中国古代王朝兴起、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进程。
--独立学者查尔斯·W.海福特
这一精彩的由著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主编的《哈佛中国史》丛书,为哈佛大学出版社带来了至高的荣誉。它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中国。
--历史学家乔纳森·米尔斯基
《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一书中有些见解或许可以作为对我们的考察和理解有所助益的“他山之石”。比如,作者陆威仪教授在政治史、军事史之外,以“帝国的城市”“农村社会”“外部世界”“宗族”“宗教”“文学”“法律”几个方面说明秦汉历史,这样的分析方式富有新意。中国的秦汉史学者有必要从西方学者的文化理念、学术视角、考察思路、研究方法借鉴其优异之处,通过比较鉴别,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提升自己的学术品质。
--王子今,秦汉史专家,中国秦汉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回归叙事,是历史学的新趋势,不仅中国如此,西方也是如此。叙事有种种形式,形式的变化和创新,应是历史学的追求。基于深厚的学术研究基础,作出精准的概括,写成易懂的叙事,是需要相当的努力才能达到的境界。我相信,阅读《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一书的读者,一定会体验到作者陆威仪的苦心而受益。
--李开元,秦汉史专家,日本就实大学人文科学部教授
《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是继《剑桥中国秦汉史》之后又一部认识和了解西方学者对秦汉历史总体看法的佳作。它把秦汉放在世界史、中国史的整体视野中观察,较为全面系统地描述了秦汉历史的概貌与演变。陆威仪教授把目光深入到了历史的内部,用自己的体验与理论,而非“早已建构出的历史叙述”体系,在各个专题中表达了自己不少独特的见解。与此同时,他对秦汉传世文献、出土文献、碑刻资料以及西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极为熟悉,信手拈来,运用得当,体现了一位专业史学家的高超素养。
--卜宪群,秦汉史专家,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分裂的帝国:南北朝》讲述汉朝崩溃到隋朝统一之间四百年的历史,与中国和日本常见的通史型著作不同的是,政治史所占篇幅有限,而且这有限的篇幅也重在讲述引起政治变动的结构性因素的发展,历史解释的思想性因素被放在优先位置。作者陆威仪教授特别深的关怀是人和人的精神世界,通过描述社会与文化如何、为何发生深刻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塑造那个时代的生活环境,一扫陈陈相因的旧说所型塑的刻板印象,从多个角度展示该时代独有的魅力。
--罗新,魏晋南北朝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
《分裂的帝国:南北朝》一书对魏晋南北朝史的重写有相当坚实的理据,具备了“成一家之言”的基本条件。从历史空间的拓展,到士族、军将等历史要角的崛起和影响,再到芸芸众生的物质生产和精神活动态势,以及中外关系、社会体制、宗教形态和文化生活等领域所示特色的递嬗,陆威仪教授力图以此凸显这一时期一系列历史转折的内涵及其对此后中国史发展的意义。尤为可贵的是,它展现于读者面前的具体样态,又是如此地精神饱满而文史贯通,加之其通篇娓娓而谈、见微知著又要言不繁,遂能令人读之会心而又循此深思。
--楼劲,魏晋南北朝史专家,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世界性的帝国:唐朝》是写给西方读者阅读的一本概要性唐史著作,其谋篇布局不拘套路,抓住主要问题,不求面面俱到,有自己的独特叙事框架。有些内容,作者陆威仪教授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心得,有些内容则比较充分地综合了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观察问题的视角独具一格,加上翻译语言和概念上的格义效应,在整体叙事上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作为他山之石,对于国内读者有不可多得的参考意义。本书还保留了作者引用文献的出处,对于国内同行了解西方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也不无裨益。值得向读者诸君郑重推荐!
--张国刚,唐史专家,清华大学教授
《世界性的帝国:唐朝》通过对唐代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城市、乡村、宗族、宗教、文化以及外部世界等方面的具体描绘,以生动的事例向读者展现了中国古代高峰期异彩纷呈的恢弘画卷。作者陆威仪教授着重论述了在唐代社会诸多领域陆续发生的巨大变革,凸显了唐代历史的特点,也揭示了这一时代在中国古代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开启了帝制时代后期的历史。
--郝春文,唐史专家,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如何向对中国古代历史几无了解的读者讲述其辉煌的朝代,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由师从何炳棣先生的斯坦福大学中国历史教授陆威仪执笔的《世界性的帝国:唐朝》一书无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对唐代历史观测点的选择独具特色,众多小故事背后都有大关怀,从帝制中国整体特征的宏观视野提出或综括出了许多独特的切入点。即使站在一个挑刺的专业研究者角度,我对本书的阅读体验也相当愉悦。
--刘后滨,唐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内容广博、行文晓畅是《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的重要特点。作者迪特·库恩眼界通贯东西,视域开阔,态度切实,通篇征引丰富,环环递进。整体叙述前后呼应,突出了本书的核心议题,引导读者看到,这一时期“在理性、效率、前瞻性和经济活力的基础上”经历着中古历史的转型。宋代的新儒学思想家致力于为这一急剧转型的世界提供可行的出路,而脱胎于此的社会准则和价值观念,在之后的漫长岁月中,影响着中国社会的道路选择。
--邓小南,宋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
《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可以说是中国读者读到的第一部较为全面反映西方学界对宋代历史认识的著作。即使将来出自众人之手的《剑桥五代宋朝史》中译本出版,也不能完全取代这部书的价值,因为本书具有作者迪特·库恩长期研究中国科技史、艺术史和宋史的鲜明特色。这部出自西方学人的书却力图回到传统中国的认知上,亦即探究宋代历史是如何在儒家思想统领、影响下践行和发展的。单就域外学者努力解析中国文化密码,尽力还原一个真实的宋朝而言,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李华瑞,宋史专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挣扎的帝国:元与明》卜正民教授用他新颖的视角和生动细节描写成就的一部元朝与明朝的历史。他将元朝与明朝的历史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政治史与社会经济文化史相结合,将传统的历史多层次并且立体化,将国家更看作为一个经济体而不仅仅是政治体,这些都是他与我们这些国内学者解读历史的不同之处。
--商传,元明史专家,中国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挣扎的帝国:元与明》不仅有着精致的结构,而且富有故事性和启发性,以及强烈的现实关怀。卜正民教授强调了一个时代挣扎的身影:在政治人物的风云际会、民族迁徙斗争杀戮的背后,全社会(不只是中原农业文明群体)统统屈服、受制于环境变迁,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做出一定程度的探讨与努力。它兼顾各界读者的精心布局,与一贯的高度可读性,对专业、非专业读者各有价值。
--李新峰,明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
《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作者罗威廉在本书《导言》中说:历史学家们现在对大清帝国的理解,与四五十年前我们所曾经理解的大不一样了。感谢作者罗威廉,本书夹叙夹议式的宏大叙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半个世纪以来西方富有活力的清史领域产出的丰硕成果,并且通过此一对比,领会五十年来人们对大清帝国的理解确实已经“大不一样”。
--张广达,著名历史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由于史料、观点、方法各方面的原因,清史研究之难,可谓中国各断代史研究之冠。穷一人之力完成一部清史,本已非常人可为,而要写出一部超yue前人的清代全史,其难更是可想而知。本书作者罗威廉教授,以其毕生治清史的深厚功力为基础,综合了国际及中国清史学界数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包括深刻把握了社会史研究、内亚转向和欧亚转向三大重要新取向,成功地融合了新清史、社会史、内亚史、东亚史以及比较世界历史的眼光,从而把清朝历史放入前后更长时段的中国史脉络以及更加广阔的全球史空间中。本书抛弃了传统的清朝无能保守及中国近代史起于西力入侵的传统观点,将清朝视为一个克服种种挑战、成就与失败并存的重要时期,从而深入地展现中国近代历史自身演变的特质。这些特点,使得本书体现了前沿学术和传统学术的完美结合,成为一部难得的成功之作。
--李伯重,明清史专家,清华大学教授
《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作者罗威廉本身就是《剑桥中国史》“清代卷”的作者之一,又长期担任《中华帝国晚期研究》杂志的主编,这使他在综合利用现有中西方学者的成果方面具有优势,写作这样一部概括性的断代史驾轻就熟。读者阅读此书时,既可以发现他个人对清史的独特看法,也可以了解到海内外清史研究者的重要观点。特别是如何以一种较小的篇幅,雅俗共赏、夹叙夹议地展现大清一代的历史全貌,是我们中国的学者需要学习的。
--赵世瑜,清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
罗威廉教授的大作,以其非凡的学术功力,对费正清以来美国清史领域相继兴起的“冲击-回应论”、“中国中心观”以及“新清史”等诸多流派进行批判与综合,力图构建一种与传统中国的王朝模式截然不同的新的帝国形象,即一个具有标准的近代早期欧亚大陆形态的“多民族普世帝国”。如果清史研究在未来的美国真的像罗教授最近预判的那样变成“绝学”,那么作为通史,这一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也很有可能成为某种“绝响”。
--夏明方,清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书单推荐】1.2016年10月 百道好书榜·人文类
2.深圳读书月2016“年度十大好书”30本入围书目
3.深圳读书月2016“年度十大好书”50本复选书目
4.包弼德 美国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5.深圳读书月2016“年度十大好书”100本初选书单
6.葛兆光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资深教授
7.罗新 魏晋南北朝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
8.李开元 秦汉史专家,日本就实大学人文科学部教授
9.王子今 秦汉史专家,中国秦汉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10.东方历史评论-周六荐书(2016年10~12月)
11.人文社科联合书单·2016年10月(第17期)
12.《中华读书报》2016年10月推荐榜
13.《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书评推荐(2016-10-30)
14.《解放日报》-读书周刊(2016年10月15日)
15.《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6-09-25)
16.《出版人》2016年第11期-中文新书推荐/社科
17.学而优新媒体:2016年11月书单/社科类
18.书香上海-神州书卷(2016-11-07~11-11)
19.季风书园-风向书单(2016-11-16)
20.《新京报》书评周刊-书情(2016-10-08)
[查看本书所在更多书单]
21.中信书店:本周不可错过的新书·第43期(2016-10-27)
22.2016年10月值得阅读的13本热门新书/中信出版集团
23.豆瓣读书-新书快递(2016年10月22日非虚构类)
24.未读:2016年10月书单
哈佛中国史”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自2009年出版第一卷以来,至今全六卷已经出版完毕,并被数十所世界知名高校指定为中国通史课程教材。丛书编写者分别为卜正民、罗威廉、陆威仪和迪特·库恩等四位知名汉学家,四位编写者倾十年之功...,颠覆传统中国史叙述模式,结合半个世纪以来最新的西方汉学研究成果,打造出一套面向大众读者的权威、简洁、清晰、独特的全新中国通史。
本丛书是一套完整的中国古代通史著作,系统地讲述了中国古代从秦至清的诸代王朝历史,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活等,编排图文并茂,文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它叙述的起点自公元前221年,直至20世纪初期,涵盖中国古代2000多年兴衰历程,分为六个帝国时代——早期秦汉古典时代、南北朝大分裂、世界性帝国大唐、儒家时代宋朝的社会转型、气候变迁下的元明帝国和成就斐然的大清王朝,进而串起两千年中华文明跌宕起伏的荣辱命运。从全球史角度重写“世界中国史”,引导世界重新思考当下中国。
【作者简介】卜正民(TimothyBrook),加拿大著名汉学家。曾任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等校教授,现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院长、历史教授。卜正民还是美国明史学会(SocietyofMingStudies)半年期刊《明史研究》(MingStudies)编委会成员。自2008年起,卜正民成为哈佛大学六卷本《哈佛中国史》的主编。卜正民曾于1975年秋进入复旦大学,师从文学批评史学者李庆甲教授学习中国古代文学。1977年曾在李约瑟的安排下参与《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第七分册的编写。卜正民著述颇丰且获受好评,其作品《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TheConfusionsofPleasure:CommerceandCultureinMingChina)曾获美国亚洲研究学会颁发的列文森奖和加拿大历史学会每五年评选一次的*高历史学奖项Fran?ois-XavierGarneauMedal,《杀千刀:中西视野下的凌迟处死》(DeathbyaThousandCuts)曾获加拿大历史学会颁发的WallaceK.FergusonPrize,《维梅尔的帽子》(Vermeer’sHat)则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和哈佛大学尼曼新闻基金会联合颁发的马克?林顿历史奖。2006年,卜正民获得古根海姆学者奖。陆威仪(MarkEdwardLewis),生于1954年,师从何炳棣,斯坦福大学Kwoh—TingLi(李国鼎)中国文化讲座教授,美国著名的中国古代史专家,曾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学士、哲学博士学位,在国际对外汉语项目(InternationalChineseLanguageProgram)学习中文。著有诸多关于古代中国的著作,如《早期中国的写作与权威》《早期中国的空间构造》等。同时他也继承了哈佛大学东亚史和中国史研究的优秀学术传统。他的研究关注中国文明的不同方面,以政治的、社会的层面来考察中国问题。著有哈佛中国史中《早期中华帝国:秦汉》《分裂的帝国:南北朝》《世界性的帝国:唐朝》。迪特·库恩(DieterKuhn),生于1946年,德国著名汉学家,专精宋史,尤为擅长物质文化史与科技史,现任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教授。曾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美术史所和柏林大学工作和任教。著有哈佛中国史中《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宋王朝——从其文化看一个新社会的形成》《中国丝麻纺织技术史》(1988,李约瑟博士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中的第5、9卷)《墓葬研究有助于中国史的研究》《地位和礼仪——从远古代到公元十世纪贵族的中国》。罗威廉(WilliamT.Rowe),1967年获得美国维思里安大学(WesleyanUniversity)英文文学学士学位,1980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82年以来一直执教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现任John&DianeCooke中国史讲座教授。同时他也是美国《晚期中华帝国》(LateImperialChina)杂志主编、美国《近代中国》(ModernChina)和《城市史杂志》(JournalofUrbanHistory)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东亚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史。著有哈佛中国史中《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红雨:一个中国县城七个世纪的暴力史》《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89》《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共同体,1796—1895》等。
【好评推荐】
【哈佛大学出版社典范之作,数十所世界一流高校中国史课程指定教材】
哈佛大学出版社先后于2009—2013年出版六卷本《哈佛中国史》丛书,面向大中学生和普通读者,汲取50年来世界中国史全新研究成果,谱写21世纪全新中国通史。
2009年出版以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美国历史评论》《亚洲研究》《伦敦时报》等近百家媒体争相报导,好评如潮;哈佛大学教授包弼德、史乐民,剑桥大学教授麦大维,牛津大学教授戴彼得,华盛顿大学教授伊沛霞等世界知名汉学家一致推荐;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其指定为中国历史课程的教科书或参考书,如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莱顿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备受欧美大中学生和普通读者的青睐。
【代表50年来世界中国史研究的全新成果,多卷本中国史的黄金标准】
《哈佛中国史》是继《剑桥中国史》之后反映50年来世界中国史全新研究成果、代表世界中国史研究较高水准的21世纪全新中国通史。与皇皇十余卷、内容专深、多位作者合力撰写一卷的《剑桥中国史》不同,《哈佛中国史》每个断代均由一位学者一气呵成,文风通贯,浑然一体。
《哈佛中国史》以全球视野突破传统中国史学叙事,真正做到了跨学科、跨领域讲述中国历史,全面涉及天文学、地理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气候学、环境史、医疗史、民族史、中西交流史等多个学科的新角度、新方法和新成果,堪称21世纪史学研究的新典范。
《哈佛中国史》丛书共六卷,分秦汉、南北朝、唐、宋、元明和清六个时代分野,上迄秦朝统一,下至清朝终结,以一种新鲜、紧凑、好读的方式涵盖了公元前2世纪至20世纪初期中国古代王朝兴起、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进程。通贯上下,分量适中,获赞“多卷本中国史的黄金标准”。
【4位国际著名汉学家,倾10年之功】
《哈佛中国史》丛书由国际著名汉学名家卜正民领衔罗威廉、陆威仪、迪特·库恩,倾10年之功辛勤创作,集世界中国史研究之大成。卜正民擅长以新颖的视角、丰富的细节和极具感染力的叙事风格讲述元明史;罗威廉为驰名国际的清史研究名家,所作“清卷”被誉为数十年来海外清史研究必读的通俗佳作;陆威仪为斯坦福大学李国鼎中华文化讲座教授,著名中国古代史专家,凭一己之力独立完成秦汉、南北朝和唐朝三卷;迪特·库恩专长于宋代物质文化史、科技史和艺术史,是德国重要的宋史研究专家,在世界汉学界享有盛名。
【简洁、清晰、独特的全新中国通史,人人爱读的大众历史读物】
《哈佛中国史》丛书专为普通读者撰写,语言生动活泼,文风简明精悍,结构精致合理,极富故事性和启发性,是一套写给大众读者的简洁、清晰、独特的全新中国通史。历史学习者可从中了解世界中国史研究前沿,开阔新视野,学习新方法、新成果,而大众读者也可在享受会心愉悦的阅读体验之余,获得对中国历史的崭新认识,面对这套“大不一样的中国史”,豁然开朗。
【20位中国史专家一致推荐】
著名历史学家葛兆光长序推荐,秦汉史专家王子今、李开元、卜宪群、彭卫,南北朝史专家罗新、楼劲,唐史专家张新刚、郝春文、刘后滨,宋史专家邓小南、李华瑞,元明史专家商传、张帆、李新峰、孙竞昊、方骏,清史专家李伯重、赵世瑜、夏明方等联袂推荐!
【中文版出版团队酝酿10载,编辑历时5年】
中文版出版团队酝酿10载,邀请海峡两岸优秀青年历史学者王兴亮、潘玮琳、李仁渊、张远、李文锋等携手翻译,编辑历时5年,精细打磨,力图向大众读者呈现一套可靠、可信、可读的中国通史。
我希望我们抱着生命经验之复杂的想法,而不是退回到“历史事件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它该发生”那一套统一的、早已建构出的历史叙述中。我们应该从自己所写时代的内部而非外部来呈现那些岁月,但同时,我们的写作也需要囊括该时期内中国所征服的地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从内部来观察,还要具备全局眼光,将影响该地区历史进程的非汉人形象更加具体。读者会在这一套书中见证朝代兴衰,但也能更多地了解某个时代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像在故事书中那样只看到皇帝和大将军们的传奇故事。
--《哈佛中国史》主编卜正民,中文版总序
透过海外中国学家对“中国/历史”的叙述,我们不仅能看到“异域之眼”中的“中国史”,而且能看到塑造“中国史”背后的理论变化,也能看到重写“中国史”背后的世界/全球史背景。其实,当他们用流行于西方的历史观念和叙述方法来重新撰写中国史的时候,另一个“世界中的中国史”就产生了。
--葛兆光,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教授,《哈佛中国史》推荐序
六卷本“哈佛中国史”丛书成功地填补了一卷本中国史教科书和多卷本的多位作者合力撰写一卷而成的《剑桥中国史》之间的空白,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基于朝代、每卷由一位作者独自撰写完成的解释性历史。
--包弼德,美国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详尽的六卷本《哈佛中国史》丛书一直被奉为多卷本中国史的黄金标准。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套六卷本中国史以一种新鲜、紧凑、易读的方式涵盖了公元前2世纪到20世纪初期中国古代王朝兴起、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进程。
--独立学者查尔斯·W.海福特
这一精彩的由著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主编的《哈佛中国史》丛书,为哈佛大学出版社带来了至高的荣誉。它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中国。
--历史学家乔纳森·米尔斯基
《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一书中有些见解或许可以作为对我们的考察和理解有所助益的“他山之石”。比如,作者陆威仪教授在政治史、军事史之外,以“帝国的城市”“农村社会”“外部世界”“宗族”“宗教”“文学”“法律”几个方面说明秦汉历史,这样的分析方式富有新意。中国的秦汉史学者有必要从西方学者的文化理念、学术视角、考察思路、研究方法借鉴其优异之处,通过比较鉴别,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提升自己的学术品质。
--王子今,秦汉史专家,中国秦汉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回归叙事,是历史学的新趋势,不仅中国如此,西方也是如此。叙事有种种形式,形式的变化和创新,应是历史学的追求。基于深厚的学术研究基础,作出精准的概括,写成易懂的叙事,是需要相当的努力才能达到的境界。我相信,阅读《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一书的读者,一定会体验到作者陆威仪的苦心而受益。
--李开元,秦汉史专家,日本就实大学人文科学部教授
《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是继《剑桥中国秦汉史》之后又一部认识和了解西方学者对秦汉历史总体看法的佳作。它把秦汉放在世界史、中国史的整体视野中观察,较为全面系统地描述了秦汉历史的概貌与演变。陆威仪教授把目光深入到了历史的内部,用自己的体验与理论,而非“早已建构出的历史叙述”体系,在各个专题中表达了自己不少独特的见解。与此同时,他对秦汉传世文献、出土文献、碑刻资料以及西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极为熟悉,信手拈来,运用得当,体现了一位专业史学家的高超素养。
--卜宪群,秦汉史专家,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分裂的帝国:南北朝》讲述汉朝崩溃到隋朝统一之间四百年的历史,与中国和日本常见的通史型著作不同的是,政治史所占篇幅有限,而且这有限的篇幅也重在讲述引起政治变动的结构性因素的发展,历史解释的思想性因素被放在优先位置。作者陆威仪教授特别深的关怀是人和人的精神世界,通过描述社会与文化如何、为何发生深刻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塑造那个时代的生活环境,一扫陈陈相因的旧说所型塑的刻板印象,从多个角度展示该时代独有的魅力。
--罗新,魏晋南北朝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
《分裂的帝国:南北朝》一书对魏晋南北朝史的重写有相当坚实的理据,具备了“成一家之言”的基本条件。从历史空间的拓展,到士族、军将等历史要角的崛起和影响,再到芸芸众生的物质生产和精神活动态势,以及中外关系、社会体制、宗教形态和文化生活等领域所示特色的递嬗,陆威仪教授力图以此凸显这一时期一系列历史转折的内涵及其对此后中国史发展的意义。尤为可贵的是,它展现于读者面前的具体样态,又是如此地精神饱满而文史贯通,加之其通篇娓娓而谈、见微知著又要言不繁,遂能令人读之会心而又循此深思。
--楼劲,魏晋南北朝史专家,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世界性的帝国:唐朝》是写给西方读者阅读的一本概要性唐史著作,其谋篇布局不拘套路,抓住主要问题,不求面面俱到,有自己的独特叙事框架。有些内容,作者陆威仪教授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心得,有些内容则比较充分地综合了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观察问题的视角独具一格,加上翻译语言和概念上的格义效应,在整体叙事上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作为他山之石,对于国内读者有不可多得的参考意义。本书还保留了作者引用文献的出处,对于国内同行了解西方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也不无裨益。值得向读者诸君郑重推荐!
--张国刚,唐史专家,清华大学教授
《世界性的帝国:唐朝》通过对唐代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城市、乡村、宗族、宗教、文化以及外部世界等方面的具体描绘,以生动的事例向读者展现了中国古代高峰期异彩纷呈的恢弘画卷。作者陆威仪教授着重论述了在唐代社会诸多领域陆续发生的巨大变革,凸显了唐代历史的特点,也揭示了这一时代在中国古代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开启了帝制时代后期的历史。
--郝春文,唐史专家,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如何向对中国古代历史几无了解的读者讲述其辉煌的朝代,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由师从何炳棣先生的斯坦福大学中国历史教授陆威仪执笔的《世界性的帝国:唐朝》一书无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对唐代历史观测点的选择独具特色,众多小故事背后都有大关怀,从帝制中国整体特征的宏观视野提出或综括出了许多独特的切入点。即使站在一个挑刺的专业研究者角度,我对本书的阅读体验也相当愉悦。
--刘后滨,唐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内容广博、行文晓畅是《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的重要特点。作者迪特·库恩眼界通贯东西,视域开阔,态度切实,通篇征引丰富,环环递进。整体叙述前后呼应,突出了本书的核心议题,引导读者看到,这一时期“在理性、效率、前瞻性和经济活力的基础上”经历着中古历史的转型。宋代的新儒学思想家致力于为这一急剧转型的世界提供可行的出路,而脱胎于此的社会准则和价值观念,在之后的漫长岁月中,影响着中国社会的道路选择。
--邓小南,宋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
《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可以说是中国读者读到的第一部较为全面反映西方学界对宋代历史认识的著作。即使将来出自众人之手的《剑桥五代宋朝史》中译本出版,也不能完全取代这部书的价值,因为本书具有作者迪特·库恩长期研究中国科技史、艺术史和宋史的鲜明特色。这部出自西方学人的书却力图回到传统中国的认知上,亦即探究宋代历史是如何在儒家思想统领、影响下践行和发展的。单就域外学者努力解析中国文化密码,尽力还原一个真实的宋朝而言,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李华瑞,宋史专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挣扎的帝国:元与明》卜正民教授用他新颖的视角和生动细节描写成就的一部元朝与明朝的历史。他将元朝与明朝的历史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政治史与社会经济文化史相结合,将传统的历史多层次并且立体化,将国家更看作为一个经济体而不仅仅是政治体,这些都是他与我们这些国内学者解读历史的不同之处。
--商传,元明史专家,中国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挣扎的帝国:元与明》不仅有着精致的结构,而且富有故事性和启发性,以及强烈的现实关怀。卜正民教授强调了一个时代挣扎的身影:在政治人物的风云际会、民族迁徙斗争杀戮的背后,全社会(不只是中原农业文明群体)统统屈服、受制于环境变迁,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做出一定程度的探讨与努力。它兼顾各界读者的精心布局,与一贯的高度可读性,对专业、非专业读者各有价值。
--李新峰,明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
《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作者罗威廉在本书《导言》中说:历史学家们现在对大清帝国的理解,与四五十年前我们所曾经理解的大不一样了。感谢作者罗威廉,本书夹叙夹议式的宏大叙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半个世纪以来西方富有活力的清史领域产出的丰硕成果,并且通过此一对比,领会五十年来人们对大清帝国的理解确实已经“大不一样”。
--张广达,著名历史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由于史料、观点、方法各方面的原因,清史研究之难,可谓中国各断代史研究之冠。穷一人之力完成一部清史,本已非常人可为,而要写出一部超yue前人的清代全史,其难更是可想而知。本书作者罗威廉教授,以其毕生治清史的深厚功力为基础,综合了国际及中国清史学界数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包括深刻把握了社会史研究、内亚转向和欧亚转向三大重要新取向,成功地融合了新清史、社会史、内亚史、东亚史以及比较世界历史的眼光,从而把清朝历史放入前后更长时段的中国史脉络以及更加广阔的全球史空间中。本书抛弃了传统的清朝无能保守及中国近代史起于西力入侵的传统观点,将清朝视为一个克服种种挑战、成就与失败并存的重要时期,从而深入地展现中国近代历史自身演变的特质。这些特点,使得本书体现了前沿学术和传统学术的完美结合,成为一部难得的成功之作。
--李伯重,明清史专家,清华大学教授
《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作者罗威廉本身就是《剑桥中国史》“清代卷”的作者之一,又长期担任《中华帝国晚期研究》杂志的主编,这使他在综合利用现有中西方学者的成果方面具有优势,写作这样一部概括性的断代史驾轻就熟。读者阅读此书时,既可以发现他个人对清史的独特看法,也可以了解到海内外清史研究者的重要观点。特别是如何以一种较小的篇幅,雅俗共赏、夹叙夹议地展现大清一代的历史全貌,是我们中国的学者需要学习的。
--赵世瑜,清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
罗威廉教授的大作,以其非凡的学术功力,对费正清以来美国清史领域相继兴起的“冲击-回应论”、“中国中心观”以及“新清史”等诸多流派进行批判与综合,力图构建一种与传统中国的王朝模式截然不同的新的帝国形象,即一个具有标准的近代早期欧亚大陆形态的“多民族普世帝国”。如果清史研究在未来的美国真的像罗教授最近预判的那样变成“绝学”,那么作为通史,这一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也很有可能成为某种“绝响”。
--夏明方,清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书单推荐】1.2016年10月 百道好书榜·人文类
2.深圳读书月2016“年度十大好书”30本入围书目
3.深圳读书月2016“年度十大好书”50本复选书目
4.包弼德 美国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5.深圳读书月2016“年度十大好书”100本初选书单
6.葛兆光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资深教授
7.罗新 魏晋南北朝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
8.李开元 秦汉史专家,日本就实大学人文科学部教授
9.王子今 秦汉史专家,中国秦汉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10.东方历史评论-周六荐书(2016年10~12月)
11.人文社科联合书单·2016年10月(第17期)
12.《中华读书报》2016年10月推荐榜
13.《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书评推荐(2016-10-30)
14.《解放日报》-读书周刊(2016年10月15日)
15.《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6-09-25)
16.《出版人》2016年第11期-中文新书推荐/社科
17.学而优新媒体:2016年11月书单/社科类
18.书香上海-神州书卷(2016-11-07~11-11)
19.季风书园-风向书单(2016-11-16)
20.《新京报》书评周刊-书情(2016-10-08)
[查看本书所在更多书单]
21.中信书店:本周不可错过的新书·第43期(2016-10-27)
22.2016年10月值得阅读的13本热门新书/中信出版集团
23.豆瓣读书-新书快递(2016年10月22日非虚构类)
24.未读:2016年10月书单
更多……
- 热书快递(最新上榜图书)
- 热书自选(最有个性榜单)
- 推荐专题(精选热门图书)
- 热书搜索(我有我的目标)
- 最新评论(TA们都在说..)
- 主题领域(领域分类浏览)
- 马列毛邓[1145]
- 哲学、宗教[6248]
- 社会科学总论[3468]
- 政治、法律[7679]
- 军事[460]
- 军事理论[24]
- 世界军事[71]
- 中国军事[109]
- 亚洲各国军事[13]
- 欧洲各国军事[17]
- 美洲各国军事[14]
- 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130]
- 军事技术[81]
- 军事地形学、军事地理学[1]
- 经济[9786]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3891]
- 语言、文字[9930]
- 文学[31372]
- 艺术[7859]
- 历史、地理[6437]
- 自然科学总论[540]
- 自科理论与方法论[269]
- 科现状及发展[37]
- 自科机构、团体、会议[2]
- 自科研究方法[12]
- 自科教育与普及[102]
- 自科丛书、文集、报刊[9]
- 自科参考工具书[3]
- 自科科学调查、考察[12]
- 自然研究、自然历史[14]
- 系统科学[80]
- 数理科学和化学[6616]
- 天文学、地球科学[891]
- 生物科学[2503]
- 医药、卫生[6412]
- 农业科学[1497]
- 工业技术[20854]
- 交通运输[902]
- 航空、航天[303]
-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18]
- 航空[224]
- 航天(宇宙航行)[60]
- 航空、航天医学[1]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768]
- 综合性图书[329]
- 丛书[103]
- 辞典[15]
- 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104]
- 年鉴、年刊[2]
- 期刊、连续性出版物[12]
- 图书目录、文摘、索引[93]
- 热书分布(我有我的选择)
- 图书导读
- 开放利用
- 使用说明
-
. 点击封面或书名,看图书详情、评论留言、热榜来源、简介与推荐等信息。
. 若该书本馆有纸本,点击“××馆藏”查看该馆馆藏情况。
. 在“图书详情”页面,点击“热榜来源”下的日期,能直接访问来源网站的图书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