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热榜来源
借阅领域情况:
2021-05-06,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2021年05月 排名第 5 名
2021-03-13,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2021年03月 排名第 36 名
2020-12-15,内蒙古大学图书馆,2020年12月 排名第 23 名
2019-11-29,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2019年11月 排名第 18 名
2019-10-12,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2019年10月 排名第 38 名
2019-04-16,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2019年04月 排名第 11 名
2019-03-02,石家庄学院图书馆,2019年03月 排名第 32 名
2017-09-27,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2017年09月 排名第 56 名
2017-06-26,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2017年06月 排名第 34 名
2017-03-25,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2017年03月 排名第 10 名
2017-03-24,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2017年03月 排名第 43 名
2016-12-14,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2016年12月 排名第 89 名
2016-05-20,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2016年05月 排名第 40 名
销售领域情况:
2014-09-17,当当销售排行,历史 类,2014年7月 排名第 21 名
2014-09-17,当当销售排行,历史 类,2014年6月 排名第 11 名
更多……
简介与推荐
【内容简介】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是日本历史学家的系列著作,是近年来中国历史方面的重磅力作。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历史佳作。
丛书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国内学者许宏、罗运环、王子今、黎虎、阎步克、邓小南、姚大力、李伯重、步平为中文版作序推荐。
【十问“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1.先问一个读者最关心的问题,“讲谈社中国的历史”这套书的中文版是否做过一些内容调整,如删改、增添?
这套书中文版出版了其中的十卷,对于这十卷,中文版几乎未作删改、增添。合同规定,原则上不允许增删,一切增删均需原作者同意。原来的丛书还有一卷“当代中国卷”,中文版未收;一卷“中日关系史”,中文版未收。
中文版图书以日本原书为模板,版式、要素、编排、呈现都力求接近;所有地图,中文版几乎重新全部依样制作;黑白图片以及彩插,中文版以日文原书为线索,在配图上有所更新。
2.这套书是如何编撰出来的?在日本有怎样的评价?
这套书是日本讲谈社建社一百周年的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的系列作品。每卷都是由这个历史时段最具代表性的学者撰写。日本学者有大学者为大众著书的传统。这既是一套大众读本,读来让人不觉艰深,又兼具现有知识边界的学术前沿性。是一套严谨、专业、可读性很强的历史读本。
3.理想国引进中文版,对于今天中国的读者,有怎样出版价值?
我们希望让国内的读者看到一套真正专业、前沿、有创见的中国通史。给大家提供一个看待中国历史的新角度——看看日本学界最优秀的学者是如何跟普通读者讲述中国历史的。我们也相信,专业的历史书不一定艰深晦涩,我们一定能够找到联结学术研究与大众阅读的桥梁。
4.与国内以往几套中国通史相比,讲谈社中国的历史这套书有哪些特色?
一是,表达活泼,严谨专业,每卷写法不拘一格。十卷书虽然在统一的编委会的指导下进行编纂,有统一的体例,比如都是章节体,都是三级标题,除正文外,都有相同的附录(主要人物传略、历史年表等),但在写法上却不拘一格,各有各的特色。这是因为,每个断代有每个断代的历史特点,每位学者有每位学者的研究所长和治学方式。所以呈现出“横看西岭侧成峰”的有趣面貌。
二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史学家在中国史领域的成绩和地位,让人钦服。讲谈社这套书是在三十多年来中外史学研究成果、考古发现成果的基础上,用心编纂而成。
三是,图文并茂,印刷精美。可分册购买阅读,也可套装收藏。
所以,尽管国内好的中国历史读本不少,但是像讲谈社这套规模的、这样的作者队伍的、如此写作方式的,既有学术价值又适合大众阅读的历史读本,这套书可谓唯一。
5.国内是否有资深学者对这套书进行过评价?
中文版推出时,我们在每本书中配有一篇专家学者的推荐序言,其中有些段落可以分享:
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先生所说:“在国际中国史研究中,日本学者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自己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由于文化传统和学术传统不同,西洋人、东洋人观察中国历史的角度和兴趣、重点也不同,所以,在许多方面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宏先生说:“由于教育和研究体制的差异,日本学者在‘通识’上要优于中国学者,后者偏于专精而有条块分割之嫌。”
复旦大学教授姚大力先生说:“我并不以为,当下的出版界之所以希望引入外国人写的、以中国历史文化为题材的、能引人入胜的大众史学作品,只是因为中国学者都放不下‘专家’身段去从事那种创作的缘故。这里面更多的,其实还是写得出、写不出,或者说得更尖锐一些,是即使写出来了,能不能让人看得下去的问题。尽管不必采用绵密引征和系统论证的阐述形式,大众史学在需要把历史叙事还原到亲历者们的切身感知、还原到总体历史图景、还原到根本价值关怀方面,以及在它需要能反映最前沿的已有研究成果方面,一点也不比对于更‘专业化’学术写作的要求为低。”
6.为何想到给每本书增加一篇中文版导读?都请了哪些专家学者撰文?
在日本,原书是有一套总编委会团队,读者可以看到中文版图书扉页前,有四位“编集委员”,他们是史学界很有分量的人物,负责丛书的体例、构架、分卷等重大事项。但简体版出版时,我们仍在每个断代中找一位中国重量级学者,写推荐序,进行郑重推荐。每一卷的推荐序,都是专家们通读了原书的译稿后撰写的,剖析了作品的优胜之处和价值所在,对读者来说,是一篇篇很好的导读。
十位推荐学者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宏、武汉大学教授罗运环、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黎虎、北京大学教授阎步克、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南、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伯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步平(按卷册顺序)。
7.简要介绍一下这套书的分卷方式,以及单本书的内容结构。
这套书大致是按照从上古至近代的时段来分卷的:
第01卷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
第02卷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
第03卷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第04卷三国志的世界:后汉三国时代
第05卷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第06卷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第07卷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第08卷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
第09卷海与帝国:明清时代
第10卷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中华民国
因为整套丛书有十位不同的作者,出版社非常尊重每位作者学术上的独创性和行文风格。细读每卷,你会发现,每卷对材料的把握、叙述的展开、史实和观点的表达风格,都不尽相同,没有千篇一律之感。比如第八卷,从来没有学者把辽、西夏、金、元这几个跨不同时代的少数民族政权放到一起来写。这样写看似陌生,却又合情合理。
每本书配有地图及彩色、黑白照片近百幅,并在各本书后面,编排了主要人物略传、历史关键词解说、历史年表等附录。
8.这套书十卷中,哪几本,对于中国读者来有特别的意义?
这套书,每卷都可以给中国读者不同程度的启发。它们的话语体系、侧重点和视角原本就与中国学者不尽相同。不能说哪几本对于读者有特别的价值。特色相对更鲜明的,可以举几个例子:
比如,第四卷《三国志的世界:后汉三国时代》:作者是集中、日、韩三国文化背景于一体的专家,他把三国的历史与大家熟悉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比较着叙述历史的真实;并将三国历史放到整个东亚史中去解读,让人耳目一新。
再比如刚才说到的第8卷《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作者没有像一般中国人惯于接受的那样,依照“唐—五代—两宋—元”的历史变迁主线来呈现公元10到14世纪的中国史;相反,被很多人想当然地看做是阻断、破坏了本应由两宋来实现国家统一大业的夏、辽与金,在本书中担当起积极和正面的主演角色,由它们来贯穿从唐到元这一时段的中国史进程。也正因为如此,这条另辟蹊径的讲述路线,沿着与我们比较熟悉的“唐宋变革”相并行的故事脉络,为我们刻画出一段很不一样的中国历史。
再比如,第9卷《海与帝国:明清时代》,作者说:“从古代式的明朝为何能够跳跃到近代式的清朝?如果把从明到清的变化看做中国内在的发展来理解,我们会感到混乱。但是,只要从东欧亚这一更大的体系,把与大海相对的中国看做其中的一个元素,就能够描绘出这五百年的活力。这正是本书的意图。本书完全不用于以往的中国史。”这是一本把海洋贸易的历史与帝国的历史并行讲述的特别的断代史。
9.这套书从计划出版到正式出版用了几年时间,为何如此耗时?
这套书从我们提出报价,到出书,几乎用掉了五年的时间。期间各个环节精挑细琢,碰到的问题各式各样,比如地图制作花了大半年反复核对;地图送审等了大半年;版式调整了至少五遍;封面至少做了十版;黑白图片替换到最后一刻(总有比我们选用图片角度更好的、更清晰的、更合适的),至于编辑上逐字逐句地润色,就更不用多言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的译者,有的本人就是这个领域内的专家,比如第八卷的译者乌兰女士,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知名元史专家。
10.单本书、整套书,如何购买?何时可以买到?今后是否会有电子版?
本书将在2月份中旬后全面上市,10卷同步推出。在各大网站、实体店,都有销售。盒装套书也会于随后推出。因为合同的约定,暂时不会推出电子版。(以上十答by杨晓燕,理想国大众馆主编)
【媒体推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于文化传统和学术传统不同,西洋人、东洋人观察中国历史的角度和兴趣、重点也不同,通读气贺泽教授的这本隋唐史,在许多方面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在国际中国史研究中,日本学者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自己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本人和当代日本隋唐历史研究综合性成果,体现了日本学者观察隋唐历史的独特视角。
——节选自《绚烂的世界帝国》推荐序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
川本先生的专业为东亚古代史。他以中国为中心,对东亚的政治史、民族问题与国际关系等进行过长期的研究。这部《中华的崩溃与扩大》深入浅出,文笔兼平实与活泼之致,颇具可读性;其对魏晋南北朝史的叙述和解说,来自川本先生长期研究的个人心得,也能反映日本学界对此期历史的许多看法。
——节选自《中华的崩溃与扩大》推荐序北京大学教授阎步克
著者是作为具有日本、韩国的身世和文化背景这一独特身份而进行中国历史和文化研究的,也可以说著者集中、日、韩三国历史和文化之学养于一身,故其眼界与视觉与一般中国学者自有其独特之处;同时还应当指出,著者虽然以中国古典文学《三国演义》作为研究专业,但是其对于三国历史也是有着深入认识和研究的,故而得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具体而微、生动活泼的解读。
——节选自《三国志的世界》推荐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黎虎
怎样全面地认识和深刻地理解秦汉历史,从司马迁到今天,人们已经探索了两千多年。今天学者对许多秦汉史的基本问题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异见。我们面前的鹤间和幸著讲谈社版《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中译本,提供了与许多中国学者视角有所不同的对中国秦汉史的另一种说明。
——节选自《始皇帝的世界》推荐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子今
在可谓林立的史学读物之中,《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一书,以其严肃的学术性、贴切的脉络感和风趣幽默的笔触,得以脱颖而出。……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是作者作为史家的沉稳、机敏与睿智。本书对于史事叙述者立场之警觉,对于材料取舍原则之敏感,对于过度黑白两分的研究判别方式之戒惕,处处予人以启发。
——节选自《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推荐序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南
作者从一二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东亚最早的人类、不同的石器工业传统谈起,娓娓道来。由自然环境到文化分区与谱系,再到大的时段划分,则颇有指点江山、纵横捭阖的大将风度。这些叙述是解读远古中国必不可少的轮廓性勾画。日后一幕幕感天动地的悲喜剧,都是在这个大的自然和文化背景下上演的,它们奠定了后世中国发展的基础。
——节选自《从神话到历史》推荐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宏
本书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可读性强。说其雅,指具有学术性;说其俗,娓娓道来,活泼通俗。也就是说,不仅适合大众的口味,相关学者也会感兴趣。平势隆郎先生是当代日本学者研究先秦史最有代表性的专家,全书比较集中地融入了其长期以来的主要学术成就。同时,也吸收了日本学界以及中国等学者相关重要的学术成果。
——节选自《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推荐序武汉大学教授罗运环
本书没有像中国人通常所惯于接受的那样,依照“唐—五代—两宋—元”的历史变迁主线来呈现公元十到十四世纪的中国史;相反,被很多人想当然地看作是阻断、破坏了本应由两宋来实现的国家统一大业的夏、辽与金,不再仅仅是出现在音乐正剧里的几段不和谐的变奏或插曲,而都在本书中担当起积极和正面的主演角色,由它们来贯穿从唐到元这一时段的中国史进程。也正因为如此,刻画出一段很不一样的中国历史。
——节选自《疾驰的草原征服者》推荐序复旦大学教授姚大力
本书作者在诸多方面都做了出色的工作,使得本书成为一部成功之作,达到了向社会大众提供关于明清史的全面和正确的知识的目标,正如本书简介所言那样,生动地展示了海洋历史和明清时代五百年的历史,试图将明清这一对跨越中世到近世直到近代急剧变化的时代进行了阐述。
——节选自《海与帝国》推荐序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伯重
这本书将其叙述的从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中期到中日战争开始前的1936年的历史归结为“复兴中华的尝试”。从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意义上看,这一归纳不无道理。我想:研究中国历史的外国学者并不少见,但能够深入中国内地进行深入调查,并能够从社会的基层了解和理解近代中国追求的外国学者则不是很多,菊池秀明先生是其中之一。
——节选自《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步平
【作者简介】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原作均为日本中国史领域代表学者:
九州大学教授宫本一夫、东京大学教授平势隆郎、学习院大学教授鹤间和幸、京都大学教授金文京、九州大学教授川本芳昭、明治大学教授气贺泽保规、东京大学教授小岛毅、京都大学教授杉山正明、立教大学教授上田信、国际基督教大学教授菊池秀明
丛书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国内学者许宏、罗运环、王子今、黎虎、阎步克、邓小南、姚大力、李伯重、步平为中文版作序推荐。
【十问“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1.先问一个读者最关心的问题,“讲谈社中国的历史”这套书的中文版是否做过一些内容调整,如删改、增添?
这套书中文版出版了其中的十卷,对于这十卷,中文版几乎未作删改、增添。合同规定,原则上不允许增删,一切增删均需原作者同意。原来的丛书还有一卷“当代中国卷”,中文版未收;一卷“中日关系史”,中文版未收。
中文版图书以日本原书为模板,版式、要素、编排、呈现都力求接近;所有地图,中文版几乎重新全部依样制作;黑白图片以及彩插,中文版以日文原书为线索,在配图上有所更新。
2.这套书是如何编撰出来的?在日本有怎样的评价?
这套书是日本讲谈社建社一百周年的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的系列作品。每卷都是由这个历史时段最具代表性的学者撰写。日本学者有大学者为大众著书的传统。这既是一套大众读本,读来让人不觉艰深,又兼具现有知识边界的学术前沿性。是一套严谨、专业、可读性很强的历史读本。
3.理想国引进中文版,对于今天中国的读者,有怎样出版价值?
我们希望让国内的读者看到一套真正专业、前沿、有创见的中国通史。给大家提供一个看待中国历史的新角度——看看日本学界最优秀的学者是如何跟普通读者讲述中国历史的。我们也相信,专业的历史书不一定艰深晦涩,我们一定能够找到联结学术研究与大众阅读的桥梁。
4.与国内以往几套中国通史相比,讲谈社中国的历史这套书有哪些特色?
一是,表达活泼,严谨专业,每卷写法不拘一格。十卷书虽然在统一的编委会的指导下进行编纂,有统一的体例,比如都是章节体,都是三级标题,除正文外,都有相同的附录(主要人物传略、历史年表等),但在写法上却不拘一格,各有各的特色。这是因为,每个断代有每个断代的历史特点,每位学者有每位学者的研究所长和治学方式。所以呈现出“横看西岭侧成峰”的有趣面貌。
二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史学家在中国史领域的成绩和地位,让人钦服。讲谈社这套书是在三十多年来中外史学研究成果、考古发现成果的基础上,用心编纂而成。
三是,图文并茂,印刷精美。可分册购买阅读,也可套装收藏。
所以,尽管国内好的中国历史读本不少,但是像讲谈社这套规模的、这样的作者队伍的、如此写作方式的,既有学术价值又适合大众阅读的历史读本,这套书可谓唯一。
5.国内是否有资深学者对这套书进行过评价?
中文版推出时,我们在每本书中配有一篇专家学者的推荐序言,其中有些段落可以分享:
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先生所说:“在国际中国史研究中,日本学者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自己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由于文化传统和学术传统不同,西洋人、东洋人观察中国历史的角度和兴趣、重点也不同,所以,在许多方面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宏先生说:“由于教育和研究体制的差异,日本学者在‘通识’上要优于中国学者,后者偏于专精而有条块分割之嫌。”
复旦大学教授姚大力先生说:“我并不以为,当下的出版界之所以希望引入外国人写的、以中国历史文化为题材的、能引人入胜的大众史学作品,只是因为中国学者都放不下‘专家’身段去从事那种创作的缘故。这里面更多的,其实还是写得出、写不出,或者说得更尖锐一些,是即使写出来了,能不能让人看得下去的问题。尽管不必采用绵密引征和系统论证的阐述形式,大众史学在需要把历史叙事还原到亲历者们的切身感知、还原到总体历史图景、还原到根本价值关怀方面,以及在它需要能反映最前沿的已有研究成果方面,一点也不比对于更‘专业化’学术写作的要求为低。”
6.为何想到给每本书增加一篇中文版导读?都请了哪些专家学者撰文?
在日本,原书是有一套总编委会团队,读者可以看到中文版图书扉页前,有四位“编集委员”,他们是史学界很有分量的人物,负责丛书的体例、构架、分卷等重大事项。但简体版出版时,我们仍在每个断代中找一位中国重量级学者,写推荐序,进行郑重推荐。每一卷的推荐序,都是专家们通读了原书的译稿后撰写的,剖析了作品的优胜之处和价值所在,对读者来说,是一篇篇很好的导读。
十位推荐学者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宏、武汉大学教授罗运环、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黎虎、北京大学教授阎步克、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南、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伯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步平(按卷册顺序)。
7.简要介绍一下这套书的分卷方式,以及单本书的内容结构。
这套书大致是按照从上古至近代的时段来分卷的:
第01卷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
第02卷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
第03卷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第04卷三国志的世界:后汉三国时代
第05卷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第06卷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第07卷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第08卷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
第09卷海与帝国:明清时代
第10卷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中华民国
因为整套丛书有十位不同的作者,出版社非常尊重每位作者学术上的独创性和行文风格。细读每卷,你会发现,每卷对材料的把握、叙述的展开、史实和观点的表达风格,都不尽相同,没有千篇一律之感。比如第八卷,从来没有学者把辽、西夏、金、元这几个跨不同时代的少数民族政权放到一起来写。这样写看似陌生,却又合情合理。
每本书配有地图及彩色、黑白照片近百幅,并在各本书后面,编排了主要人物略传、历史关键词解说、历史年表等附录。
8.这套书十卷中,哪几本,对于中国读者来有特别的意义?
这套书,每卷都可以给中国读者不同程度的启发。它们的话语体系、侧重点和视角原本就与中国学者不尽相同。不能说哪几本对于读者有特别的价值。特色相对更鲜明的,可以举几个例子:
比如,第四卷《三国志的世界:后汉三国时代》:作者是集中、日、韩三国文化背景于一体的专家,他把三国的历史与大家熟悉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比较着叙述历史的真实;并将三国历史放到整个东亚史中去解读,让人耳目一新。
再比如刚才说到的第8卷《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作者没有像一般中国人惯于接受的那样,依照“唐—五代—两宋—元”的历史变迁主线来呈现公元10到14世纪的中国史;相反,被很多人想当然地看做是阻断、破坏了本应由两宋来实现国家统一大业的夏、辽与金,在本书中担当起积极和正面的主演角色,由它们来贯穿从唐到元这一时段的中国史进程。也正因为如此,这条另辟蹊径的讲述路线,沿着与我们比较熟悉的“唐宋变革”相并行的故事脉络,为我们刻画出一段很不一样的中国历史。
再比如,第9卷《海与帝国:明清时代》,作者说:“从古代式的明朝为何能够跳跃到近代式的清朝?如果把从明到清的变化看做中国内在的发展来理解,我们会感到混乱。但是,只要从东欧亚这一更大的体系,把与大海相对的中国看做其中的一个元素,就能够描绘出这五百年的活力。这正是本书的意图。本书完全不用于以往的中国史。”这是一本把海洋贸易的历史与帝国的历史并行讲述的特别的断代史。
9.这套书从计划出版到正式出版用了几年时间,为何如此耗时?
这套书从我们提出报价,到出书,几乎用掉了五年的时间。期间各个环节精挑细琢,碰到的问题各式各样,比如地图制作花了大半年反复核对;地图送审等了大半年;版式调整了至少五遍;封面至少做了十版;黑白图片替换到最后一刻(总有比我们选用图片角度更好的、更清晰的、更合适的),至于编辑上逐字逐句地润色,就更不用多言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的译者,有的本人就是这个领域内的专家,比如第八卷的译者乌兰女士,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知名元史专家。
10.单本书、整套书,如何购买?何时可以买到?今后是否会有电子版?
本书将在2月份中旬后全面上市,10卷同步推出。在各大网站、实体店,都有销售。盒装套书也会于随后推出。因为合同的约定,暂时不会推出电子版。(以上十答by杨晓燕,理想国大众馆主编)
【媒体推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于文化传统和学术传统不同,西洋人、东洋人观察中国历史的角度和兴趣、重点也不同,通读气贺泽教授的这本隋唐史,在许多方面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在国际中国史研究中,日本学者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自己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本人和当代日本隋唐历史研究综合性成果,体现了日本学者观察隋唐历史的独特视角。
——节选自《绚烂的世界帝国》推荐序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
川本先生的专业为东亚古代史。他以中国为中心,对东亚的政治史、民族问题与国际关系等进行过长期的研究。这部《中华的崩溃与扩大》深入浅出,文笔兼平实与活泼之致,颇具可读性;其对魏晋南北朝史的叙述和解说,来自川本先生长期研究的个人心得,也能反映日本学界对此期历史的许多看法。
——节选自《中华的崩溃与扩大》推荐序北京大学教授阎步克
著者是作为具有日本、韩国的身世和文化背景这一独特身份而进行中国历史和文化研究的,也可以说著者集中、日、韩三国历史和文化之学养于一身,故其眼界与视觉与一般中国学者自有其独特之处;同时还应当指出,著者虽然以中国古典文学《三国演义》作为研究专业,但是其对于三国历史也是有着深入认识和研究的,故而得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具体而微、生动活泼的解读。
——节选自《三国志的世界》推荐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黎虎
怎样全面地认识和深刻地理解秦汉历史,从司马迁到今天,人们已经探索了两千多年。今天学者对许多秦汉史的基本问题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异见。我们面前的鹤间和幸著讲谈社版《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中译本,提供了与许多中国学者视角有所不同的对中国秦汉史的另一种说明。
——节选自《始皇帝的世界》推荐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子今
在可谓林立的史学读物之中,《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一书,以其严肃的学术性、贴切的脉络感和风趣幽默的笔触,得以脱颖而出。……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是作者作为史家的沉稳、机敏与睿智。本书对于史事叙述者立场之警觉,对于材料取舍原则之敏感,对于过度黑白两分的研究判别方式之戒惕,处处予人以启发。
——节选自《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推荐序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南
作者从一二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东亚最早的人类、不同的石器工业传统谈起,娓娓道来。由自然环境到文化分区与谱系,再到大的时段划分,则颇有指点江山、纵横捭阖的大将风度。这些叙述是解读远古中国必不可少的轮廓性勾画。日后一幕幕感天动地的悲喜剧,都是在这个大的自然和文化背景下上演的,它们奠定了后世中国发展的基础。
——节选自《从神话到历史》推荐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宏
本书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可读性强。说其雅,指具有学术性;说其俗,娓娓道来,活泼通俗。也就是说,不仅适合大众的口味,相关学者也会感兴趣。平势隆郎先生是当代日本学者研究先秦史最有代表性的专家,全书比较集中地融入了其长期以来的主要学术成就。同时,也吸收了日本学界以及中国等学者相关重要的学术成果。
——节选自《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推荐序武汉大学教授罗运环
本书没有像中国人通常所惯于接受的那样,依照“唐—五代—两宋—元”的历史变迁主线来呈现公元十到十四世纪的中国史;相反,被很多人想当然地看作是阻断、破坏了本应由两宋来实现的国家统一大业的夏、辽与金,不再仅仅是出现在音乐正剧里的几段不和谐的变奏或插曲,而都在本书中担当起积极和正面的主演角色,由它们来贯穿从唐到元这一时段的中国史进程。也正因为如此,刻画出一段很不一样的中国历史。
——节选自《疾驰的草原征服者》推荐序复旦大学教授姚大力
本书作者在诸多方面都做了出色的工作,使得本书成为一部成功之作,达到了向社会大众提供关于明清史的全面和正确的知识的目标,正如本书简介所言那样,生动地展示了海洋历史和明清时代五百年的历史,试图将明清这一对跨越中世到近世直到近代急剧变化的时代进行了阐述。
——节选自《海与帝国》推荐序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伯重
这本书将其叙述的从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中期到中日战争开始前的1936年的历史归结为“复兴中华的尝试”。从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意义上看,这一归纳不无道理。我想:研究中国历史的外国学者并不少见,但能够深入中国内地进行深入调查,并能够从社会的基层了解和理解近代中国追求的外国学者则不是很多,菊池秀明先生是其中之一。
——节选自《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步平
【作者简介】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原作均为日本中国史领域代表学者:
九州大学教授宫本一夫、东京大学教授平势隆郎、学习院大学教授鹤间和幸、京都大学教授金文京、九州大学教授川本芳昭、明治大学教授气贺泽保规、东京大学教授小岛毅、京都大学教授杉山正明、立教大学教授上田信、国际基督教大学教授菊池秀明
更多……
- 热书快递(最新上榜图书)
- 热书自选(最有个性榜单)
- 推荐专题(精选热门图书)
- 热书搜索(我有我的目标)
- 最新评论(TA们都在说..)
- 主题领域(领域分类浏览)
- 马列毛邓[1145]
- 哲学、宗教[6248]
- 社会科学总论[3468]
- 政治、法律[7679]
- 军事[460]
- 军事理论[24]
- 世界军事[71]
- 中国军事[109]
- 亚洲各国军事[13]
- 欧洲各国军事[17]
- 美洲各国军事[14]
- 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130]
- 军事技术[81]
- 军事地形学、军事地理学[1]
- 经济[9785]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3890]
- 语言、文字[9930]
- 文学[31370]
- 艺术[7859]
- 历史、地理[6436]
- 自然科学总论[540]
- 自科理论与方法论[269]
- 科现状及发展[37]
- 自科机构、团体、会议[2]
- 自科研究方法[12]
- 自科教育与普及[102]
- 自科丛书、文集、报刊[9]
- 自科参考工具书[3]
- 自科科学调查、考察[12]
- 自然研究、自然历史[14]
- 系统科学[80]
- 数理科学和化学[6615]
- 天文学、地球科学[891]
- 生物科学[2503]
- 医药、卫生[6412]
- 农业科学[1497]
- 工业技术[20851]
- 交通运输[902]
- 航空、航天[303]
-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18]
- 航空[224]
- 航天(宇宙航行)[60]
- 航空、航天医学[1]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768]
- 综合性图书[329]
- 丛书[103]
- 辞典[15]
- 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104]
- 年鉴、年刊[2]
- 期刊、连续性出版物[12]
- 图书目录、文摘、索引[93]
- 热书分布(我有我的选择)
- 图书导读
- 开放利用
- 使用说明
-
. 点击封面或书名,看图书详情、评论留言、热榜来源、简介与推荐等信息。
. 若该书本馆有纸本,点击“××馆藏”查看该馆馆藏情况。
. 在“图书详情”页面,点击“热榜来源”下的日期,能直接访问来源网站的图书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