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热榜来源
借阅领域情况:
2019-04-25,湖州师范学院图书馆,2019年04月 排名第 23 名
简介与推荐
【内容简介】序及前言
《序》为著名文学史研究家、我国现代文学史开拓者之一的王瑶生前为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所作。《前言》为《三十年》主要作者钱理群所撰写。 [4]
第一编
本编讲述了1917年到1927年间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作者以专章的方式分别介绍了新文学发轫时期的思想根源,以及新思想传入时文学界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和创作潮流,同时将文学的各种题材辟为专章,讲述了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里小说、散文和诗歌等文学题材如何接受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作者同时着重介绍了本时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奠基式的作用的作家及思想家鲁迅的创作的一部分。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一 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第二章
鲁迅
(一)
一 呐喊与彷徨
二 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二 说不尽的阿Q
三 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 三 野草与朝花夕拾
四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三章 小说(一)
一 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
第四章
通俗小说(一)
一 民国通俗小说
二 从问题小说到人生写实小说 二 新文学迫使旧派向俗定位
三 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五章 郭沫若 一 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六章 新诗(一) 一 新诗的诞生
二 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 二 早期白话新诗
三 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 三 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四 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
四 新诗的规范
附录 本章年表 五 纯诗概念的提出
六 早期无产阶级诗歌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七章 散文(一) 一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第八章 戏剧(一)
一 文明新戏
二 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二 五四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
三 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
四 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三 小剧场运动的倡导
五 语丝派和现代文学评论派的散文
四 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开创者及其创作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以上整理自 [5]
第二编
本编延续第一编的阐述手法,首先讲述了第二个十年具有旗帜性质的文学思潮运动,指明了第二个十年别离了第一个十年的新文学“团队作战”的局势,新文学内部已然开始分裂,形成了无产阶级文艺和资产阶级文艺相对立的局势,同时较为粗略的分析了两大文艺思潮,指明本时期的创作趋势和导向。紧接着,作者分章介绍了本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文学大家茅盾、老舍、巴金以及沈从文。然后根据文学题材的划分介绍了诗歌、小说等在第二个十年里的继续发展。在戏剧领域,又着重单列出剧作大家曹禺,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另外本编延续第一编中《鲁迅》的讲述,继续讲述了鲁迅在第二个十年中的文艺贡献,在本编的鲁迅专章中,作者又借题讲述了鲁迅创作的杂文的意义及其后世影响。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
第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一 30年代文艺的基本线索 第十章 茅盾 一 开创新的文学范式
二 革命文学论争与无产阶级文艺思潮
二 茅盾的小说成就
三 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 三 理论批评与其他方面的贡献
四 文学创作的潮流和趋向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十一章 老舍 一 文化批评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第十三章 沈从文 一 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
二 《骆驼祥子》 二 乡村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
三 京味与幽默 三 文学理想的寂寞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十二章巴金
一 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 第十四章 小说(二) 一 左联和左翼小说
二 《家》的杰出成就 二 京派和其他自由作家
三 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创作 三 海派小说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十五章 通俗小说(二)
一 雅俗互动的文学姿态
第十七章 鲁迅(二) 一 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
二 张恨水等言情写实小说的雅俗结合 二 鲁迅杂文的思想
三 武侠想象世界的多方结合 三 《故事新编》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十八章 散文(二) 一 林语堂与幽默小品 第十九章 曹禺 一 从《雷雨》到《原野》
二 左翼作家的鲁迅风作品 二 《北京人》与《家》
三 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作品
三 曹禺剧作命运
四 报告文学与游记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十六章 新诗 (二) 一 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 第二十章 戏剧(二) 一 广场剧的倡导
二 后期新月派的创作 二 夏衍、李建吾等人的创作
三 戴望舒、卞之琳等诗人的创作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以上资料整理自 [5]
第三编
本编首先紧随时局的发展,较为全面的概括了第三个十年里具有纲领性质的文艺思想-----《延安文艺座谈讲话》的起源发展和内容以及影响,同时讲述了一部分文艺理论上的斗争,另外较为详细的介绍了符合《讲话》思想而且具有较大贡献的作家赵树理。在此之外,作者继续按照体裁的划分形式,讲述了第三个十年中小说、戏剧、散文和诗歌的发展,诗歌领域单独列出具有突出成就的艾青进行介绍,最后单章粗略地讲述了与大陆文学长时间割裂单独发展的台湾文学的发展历史。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
第二十一章 文学思潮运动(三) 一 文学的政治地域分割 第二十二章 赵树理 一 赵树理出现的文学意义
二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二 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
三 胡风理论的批判 三 评书体现现代小说形式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二十三章 小说(三) 一 暴露与讽喻 第二十四章 通俗小说(三) 一 雅俗对立的逐渐消解
二 体验与追忆 二 各类通俗小说的现代化
三 现实与民间
三 解放区的文学通俗化运动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二十五章 艾青 一 艾青的历史地位 第二十六章 新诗(三) 一 七月诗派的出现
二 独特意象与主题 二 中国新诗派
三 忧郁的诗绪 三 敌后的诗歌创作
四 诗的艺术与形式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二十七章 散文(三) 一 报告文学的勃兴 第二十八章 戏剧(三) 一 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
二 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家 二 大后方、孤岛:剧场戏剧复苏
三 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 剧场戏剧的繁荣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二十九章 台湾文学 一 台湾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 附录 本章年表
二 台湾文学的代表性作家
以上资料整理自 [5]
【信息标题】序及前言 《序》为著名文学史研究家、我国现代文学史开拓者之一的王瑶生前为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所作。《前言》为《三十年》主要作者钱理群所撰写。 [4] 第一编 本编讲述了1917年到1927年间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作者以专章的方式分别介绍了新文学发轫时期的思想根源,以及新思想传入时文学界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和创作潮流,同时将文学的各种题材辟为专章,讲述了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里小说、散文和诗歌等文学题材如何接受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作者同时着重介绍了本时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奠基式的作用的作家及思想家鲁迅的创作的一部分。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一 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第二章 鲁迅 (一) 一 呐喊与彷徨 二 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二 说不尽的阿Q 三 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 三 野草与朝花夕拾 四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三章 小说(一) 一 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 第四章 通俗小说(一) 一 民国通俗小说 二 从问题小说到人生写实小说 二 新文学迫使旧派向俗定位 三 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五章 郭沫若 一 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六章 新诗(一) 一 新诗的诞生 二 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 二 早期白话新诗 三 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 三 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四 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 四 新诗的规范 附录 本章年表 五 纯诗概念的提出 六 早期无产阶级诗歌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七章 散文(一) 一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第八章 戏剧(一) 一 文明新戏 二 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二 五四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 三 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 四 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三 小剧场运动的倡导 五 语丝派和现代文学评论派的散文 四 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开创者及其创作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以上整理自 [5] 第二编 本编延续第一编的阐述手法,首先讲述了第二个十年具有旗帜性质的文学思潮运动,指明了第二个十年别离了第一个十年的新文学“团队作战”的局势,新文学内部已然开始分裂,形成了无产阶级文艺和资产阶级文艺相对立的局势,同时较为粗略的分析了两大文艺思潮,指明本时期的创作趋势和导向。紧接着,作者分章介绍了本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文学大家茅盾、老舍、巴金以及沈从文。然后根据文学题材的划分介绍了诗歌、小说等在第二个十年里的继续发展。在戏剧领域,又着重单列出剧作大家曹禺,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另外本编延续第一编中《鲁迅》的讲述,继续讲述了鲁迅在第二个十年中的文艺贡献,在本编的鲁迅专章中,作者又借题讲述了鲁迅创作的杂文的意义及其后世影响。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 第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一 30年代文艺的基本线索 第十章 茅盾 一 开创新的文学范式 二 革命文学论争与无产阶级文艺思潮 二 茅盾的小说成就 三 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 三 理论批评与其他方面的贡献 四 文学创作的潮流和趋向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十一章 老舍 一 文化批评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第十三章 沈从文 一 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 二 《骆驼祥子》 二 乡村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 三 京味与幽默 三 文学理想的寂寞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十二章巴金 一 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 第十四章 小说(二) 一 左联和左翼小说 二 《家》的杰出成就 二 京派和其他自由作家 三 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创作 三 海派小说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十五章 通俗小说(二) 一 雅俗互动的文学姿态 第十七章 鲁迅(二) 一 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 二 张恨水等言情写实小说的雅俗结合 二 鲁迅杂文的思想 三 武侠想象世界的多方结合 三 《故事新编》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十八章 散文(二) 一 林语堂与幽默小品 第十九章 曹禺 一 从《雷雨》到《原野》 二 左翼作家的鲁迅风作品 二 《北京人》与《家》 三 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作品 三 曹禺剧作命运 四 报告文学与游记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十六章 新诗 (二) 一 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 第二十章 戏剧(二) 一 广场剧的倡导 二 后期新月派的创作 二 夏衍、李建吾等人的创作 三 戴望舒、卞之琳等诗人的创作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以上资料整理自 [5] 第三编 本编首先紧随时局的发展,较为全面的概括了第三个十年里具有纲领性质的文艺思想-----《延安文艺座谈讲话》的起源发展和内容以及影响,同时讲述了一部分文艺理论上的斗争,另外较为详细的介绍了符合《讲话》思想而且具有较大贡献的作家赵树理。在此之外,作者继续按照体裁的划分形式,讲述了第三个十年中小说、戏剧、散文和诗歌的发展,诗歌领域单独列出具有突出成就的艾青进行介绍,最后单章粗略地讲述了与大陆文学长时间割裂单独发展的台湾文学的发展历史。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 第二十一章 文学思潮运动(三) 一 文学的政治地域分割 第二十二章 赵树理 一 赵树理出现的文学意义 二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二 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 三 胡风理论的批判 三 评书体现现代小说形式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二十三章 小说(三) 一 暴露与讽喻 第二十四章 通俗小说(三) 一 雅俗对立的逐渐消解 二 体验与追忆 二 各类通俗小说的现代化 三 现实与民间 三 解放区的文学通俗化运动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二十五章 艾青 一 艾青的历史地位 第二十六章 新诗(三) 一 七月诗派的出现 二 独特意象与主题 二 中国新诗派 三 忧郁的诗绪 三 敌后的诗歌创作 四 诗的艺术与形式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二十七章 散文(三) 一 报告文学的勃兴 第二十八章 戏剧(三) 一 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 二 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家 二 大后方、孤岛:剧场戏剧复苏 三 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 剧场戏剧的繁荣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二十九章 台湾文学 一 台湾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 附录 本章年表 二 台湾文学的代表性作家 以上资料整理自 [5]
【信息标题】序及前言 《序》为著名文学史研究家、我国现代文学史开拓者之一的王瑶生前为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所作。《前言》为《三十年》主要作者钱理群所撰写。 [4] 第一编 本编讲述了1917年到1927年间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作者以专章的方式分别介绍了新文学发轫时期的思想根源,以及新思想传入时文学界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和创作潮流,同时将文学的各种题材辟为专章,讲述了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里小说、散文和诗歌等文学题材如何接受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作者同时着重介绍了本时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奠基式的作用的作家及思想家鲁迅的创作的一部分。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一 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第二章 鲁迅 (一) 一 呐喊与彷徨 二 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二 说不尽的阿Q 三 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 三 野草与朝花夕拾 四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三章 小说(一) 一 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 第四章 通俗小说(一) 一 民国通俗小说 二 从问题小说到人生写实小说 二 新文学迫使旧派向俗定位 三 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五章 郭沫若 一 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六章 新诗(一) 一 新诗的诞生 二 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 二 早期白话新诗 三 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 三 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四 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 四 新诗的规范 附录 本章年表 五 纯诗概念的提出 六 早期无产阶级诗歌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七章 散文(一) 一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第八章 戏剧(一) 一 文明新戏 二 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二 五四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 三 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 四 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三 小剧场运动的倡导 五 语丝派和现代文学评论派的散文 四 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开创者及其创作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以上整理自 [5] 第二编 本编延续第一编的阐述手法,首先讲述了第二个十年具有旗帜性质的文学思潮运动,指明了第二个十年别离了第一个十年的新文学“团队作战”的局势,新文学内部已然开始分裂,形成了无产阶级文艺和资产阶级文艺相对立的局势,同时较为粗略的分析了两大文艺思潮,指明本时期的创作趋势和导向。紧接着,作者分章介绍了本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文学大家茅盾、老舍、巴金以及沈从文。然后根据文学题材的划分介绍了诗歌、小说等在第二个十年里的继续发展。在戏剧领域,又着重单列出剧作大家曹禺,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另外本编延续第一编中《鲁迅》的讲述,继续讲述了鲁迅在第二个十年中的文艺贡献,在本编的鲁迅专章中,作者又借题讲述了鲁迅创作的杂文的意义及其后世影响。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 第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一 30年代文艺的基本线索 第十章 茅盾 一 开创新的文学范式 二 革命文学论争与无产阶级文艺思潮 二 茅盾的小说成就 三 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 三 理论批评与其他方面的贡献 四 文学创作的潮流和趋向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十一章 老舍 一 文化批评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第十三章 沈从文 一 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 二 《骆驼祥子》 二 乡村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 三 京味与幽默 三 文学理想的寂寞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十二章巴金 一 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 第十四章 小说(二) 一 左联和左翼小说 二 《家》的杰出成就 二 京派和其他自由作家 三 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创作 三 海派小说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十五章 通俗小说(二) 一 雅俗互动的文学姿态 第十七章 鲁迅(二) 一 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 二 张恨水等言情写实小说的雅俗结合 二 鲁迅杂文的思想 三 武侠想象世界的多方结合 三 《故事新编》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十八章 散文(二) 一 林语堂与幽默小品 第十九章 曹禺 一 从《雷雨》到《原野》 二 左翼作家的鲁迅风作品 二 《北京人》与《家》 三 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作品 三 曹禺剧作命运 四 报告文学与游记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十六章 新诗 (二) 一 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 第二十章 戏剧(二) 一 广场剧的倡导 二 后期新月派的创作 二 夏衍、李建吾等人的创作 三 戴望舒、卞之琳等诗人的创作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以上资料整理自 [5] 第三编 本编首先紧随时局的发展,较为全面的概括了第三个十年里具有纲领性质的文艺思想-----《延安文艺座谈讲话》的起源发展和内容以及影响,同时讲述了一部分文艺理论上的斗争,另外较为详细的介绍了符合《讲话》思想而且具有较大贡献的作家赵树理。在此之外,作者继续按照体裁的划分形式,讲述了第三个十年中小说、戏剧、散文和诗歌的发展,诗歌领域单独列出具有突出成就的艾青进行介绍,最后单章粗略地讲述了与大陆文学长时间割裂单独发展的台湾文学的发展历史。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 第二十一章 文学思潮运动(三) 一 文学的政治地域分割 第二十二章 赵树理 一 赵树理出现的文学意义 二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二 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 三 胡风理论的批判 三 评书体现现代小说形式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二十三章 小说(三) 一 暴露与讽喻 第二十四章 通俗小说(三) 一 雅俗对立的逐渐消解 二 体验与追忆 二 各类通俗小说的现代化 三 现实与民间 三 解放区的文学通俗化运动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二十五章 艾青 一 艾青的历史地位 第二十六章 新诗(三) 一 七月诗派的出现 二 独特意象与主题 二 中国新诗派 三 忧郁的诗绪 三 敌后的诗歌创作 四 诗的艺术与形式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二十七章 散文(三) 一 报告文学的勃兴 第二十八章 戏剧(三) 一 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 二 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家 二 大后方、孤岛:剧场戏剧复苏 三 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 剧场戏剧的繁荣 附录 本章年表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二十九章 台湾文学 一 台湾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 附录 本章年表 二 台湾文学的代表性作家 以上资料整理自 [5]
更多……
- 热书快递(最新上榜图书)
- 热书自选(最有个性榜单)
- 推荐专题(精选热门图书)
- 热书搜索(我有我的目标)
- 最新评论(TA们都在说..)
- 主题领域(领域分类浏览)
- 马列毛邓[1145]
- 哲学、宗教[6248]
- 社会科学总论[3468]
- 政治、法律[7679]
- 军事[460]
- 军事理论[24]
- 世界军事[71]
- 中国军事[109]
- 亚洲各国军事[13]
- 欧洲各国军事[17]
- 美洲各国军事[14]
- 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130]
- 军事技术[81]
- 军事地形学、军事地理学[1]
- 经济[9786]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3891]
- 语言、文字[9930]
- 文学[31372]
- 艺术[7859]
- 历史、地理[6437]
- 自然科学总论[540]
- 自科理论与方法论[269]
- 科现状及发展[37]
- 自科机构、团体、会议[2]
- 自科研究方法[12]
- 自科教育与普及[102]
- 自科丛书、文集、报刊[9]
- 自科参考工具书[3]
- 自科科学调查、考察[12]
- 自然研究、自然历史[14]
- 系统科学[80]
- 数理科学和化学[6616]
- 天文学、地球科学[891]
- 生物科学[2503]
- 医药、卫生[6412]
- 农业科学[1497]
- 工业技术[20854]
- 交通运输[902]
- 航空、航天[303]
-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18]
- 航空[224]
- 航天(宇宙航行)[60]
- 航空、航天医学[1]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768]
- 综合性图书[329]
- 丛书[103]
- 辞典[15]
- 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104]
- 年鉴、年刊[2]
- 期刊、连续性出版物[12]
- 图书目录、文摘、索引[93]
- 热书分布(我有我的选择)
- 图书导读
- 开放利用
- 使用说明
-
. 点击封面或书名,看图书详情、评论留言、热榜来源、简介与推荐等信息。
. 若该书本馆有纸本,点击“××馆藏”查看该馆馆藏情况。
. 在“图书详情”页面,点击“热榜来源”下的日期,能直接访问来源网站的图书详情。